我国人格权立法_体系_边界和保护 1

我国人格权立法_体系_边界和保护 1

ID:34513217

大小:199.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7

我国人格权立法_体系_边界和保护 1_第1页
我国人格权立法_体系_边界和保护 1_第2页
我国人格权立法_体系_边界和保护 1_第3页
我国人格权立法_体系_边界和保护 1_第4页
我国人格权立法_体系_边界和保护 1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人格权立法_体系_边界和保护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聚焦法律变革迈向立法的人格权[编者按]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实施,民法典各个主要部分的立法已基本完成,人格权立法作为最后一步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但是,由于在比较法上无先例可循,加之人格权本身的丰富性、多学科交叉性,因此如何进一步拓宽人格权研究的视野,在理论层面实现人格权的体系化、系统化,科学并准确定位人格权,为我国未来民法典编纂提供理论支撑,是当前人格权研究的重大议题,亟须从理论上加以说明。为此,我刊邀请部分学者,围绕我国人格权立法这一主题,对人格权立法的体系、体例模式等问题和具体制度研究中的法人人格权、隐私权这些极具争议的难点问题以及人格权的具体保护、人格权与

2、基本权利的关系等特殊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以期对我国未来的人格权立法有所助益。我国人格权立法:体系、边界和保护张新宝(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34)一、人格权体系之梳理:从我国现行法律文件出发就我国目前已颁行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而言,涉及人格权的法律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5章“民事权利”专设“人身权”一节。在我国,有关人格权的规定最早见诸《民法通则》。其第5章“民事权利”分别规定了四种主要的民事权利:第1节为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第2节为债权;第3节为知识产权;第4节为人身权。《

3、民法通则》第5章第4节虽然名为人身权,实则并无关于身份权的内容,而是仅规定了人格权,①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婚姻自主权。这样的立法例为世界人格权立法的新模式,大大提高了人格权作为独立民事权利的重要性,受到海内外法学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中国的人权宣言和民事权利宣言书。②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第2条以“概括+列举”的方式对其所保护的“民事权益”范围作了详细规定,其中包括若干具体人格权及人格利益。从人格权保护的角度来看,这条法律规定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对主要种类的人格权进行列举性规定,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

4、、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将“隐私”上升为人格权之一种,使其摆脱名誉权的束缚,成为独立的人格权;(2)缺乏对“人身自由”的规定,也没有关于“身体权”的规定,对其所称的“民事权益”中的“人格利益”没有进行列举规定;(3)使用“等人身、财产权益”作为“兜底条款”,便于未来通过新的法律或者·3·法商研究2012年第1期(总第147期)司法解释对目前尚未列举的权利和利益包括人格权益予以确认和保护。3.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多个司法解释补充、完善了我国的人格权规定。《民法通则》关于人格权的规定不够全面,如规定的人格权类型有限、关于身体权的规定不明确、缺乏对隐私权和人身

5、自由权的规定,等等。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又陆续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以补充《民法通则》的不足。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首次涉及“隐私”,将揭露和宣扬自然人隐私的行为规定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无疑在完善我国人格权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解释明确规定了身体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以及对隐私利益的保护,同时还对死者的人格利益、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的人格利益等予以确认和保护。4.一些单行法规中也有关于人格权的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

6、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4条规定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应受尊重,第25条规定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规定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正是这些法律及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共同构成了我国民事权利中的人格权体系。下表是我国法律关于人格权保护的大致情况:我国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人格权《民法《侵权相关人格权益名称法律效力备注通则》责任法》司法解释生命权有有有有效健康权有有有有效身体权无无有有效姓名权有有有有效肖像权有有有有效名誉权有有有有效荣誉权有有有有效规定为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隐私权无有有效格利益30条

7、亦为相关规定可解释为《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人身自由无无有第2条第2款的“等人25条对此有所规定身权益”,有效可解释为《侵权责任法》死者人格利益(姓名、无无有第2条第2款的“等人肖像、名誉、荣誉)身权益”,有效可解释为《侵权责任法》死者遗体、遗骨等无无有第2条第2款的“等人身权益”,有效特定人格纪念意义物无无有不确定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等人身、财产权益”无有无有效14条涉及此内容从上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法律既保护人格权也保护某些特定的人格利益;(2)在法律保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