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多糖对布鲁氏菌感染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

黄芪多糖对布鲁氏菌感染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

ID:34648560

大小:1.18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3-08

黄芪多糖对布鲁氏菌感染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_第1页
黄芪多糖对布鲁氏菌感染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_第2页
黄芪多糖对布鲁氏菌感染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_第3页
黄芪多糖对布鲁氏菌感染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_第4页
黄芪多糖对布鲁氏菌感染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芪多糖对布鲁氏菌感染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密级:学校代码:10075分类号:学号:20101643医学硕士学位论文黄芪多糖对布鲁氏菌感染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学位申请人:张雷芳指导教师:曹志然教授学位类别:医学硕士学科专业:药理学授予单位:河北大学答辩日期:二○一三年五月U.D.C.:CODE:10075ClassifiedIndex:NO:20101643AdissertationfortheDegreeofM.medicinesAstragalusPolysaccharides’sregulatoryroleonthefunctionofMacrophageinfectedbyBrucellaCandidate:

2、ZhangLeifangSupervisor:Prof.ZhiranCao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ofmdicineSpecialty:PharmacologyUniversity:HebeiUniversityDateofOralExamination:May,2013摘要摘要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布鲁氏菌S2株感染的巨噬细胞(MΦ)的调节作用,探讨其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通过对黄芪多糖作用的研究,为中药在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方面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方法:1、体内实验:小鼠先分别给予0(对照)、0.2、0.4、1.

3、2、3mg/mL的APS3天后感染布鲁氏菌S2株并继续给予不同剂量的APS,分别于感染后的1、6、12、24、48、72h眼球放血后处死小鼠,取腹腔MΦ涂片、瑞-姬氏染色,计算感染1h后吞噬率并计算吞噬指数;ELISA法测S2株感染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TNF-α,IL-12和IFN-γ;涂布法检测MΦ内及脾脏中的载菌量。2、体外实验:制备小鼠腹腔MΦ,MΦ分别与0(对照),50,100,200μg/mLAPS共孵24h后与S2共培养,在共培养的1、6、9、12、24、48h观察MΦ的形态学变化、培养上清中NO水平、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1.体内实验(1)瑞-姬氏染色观

4、察MΦ形态:布鲁菌S2株感染后1h,APS各浓度组MΦ内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其中1.2mg/mL组MΦ内菌量最多。说明该组MΦ吞噬S2能力最强;感染后72h,各组MΦ中S2基本不可见,而APS各浓度组较对照组MΦ细胞膜及细胞核完整性好,1.2mg/mL剂量组MΦ状态最佳。(2)吞噬率与吞噬指数:0.2、0.4、1.2、3mg/mLAPS组吞噬率分别为(33.21±2.33)%,(38.64±1.25)%,(54.15±3.84)%和(49.37±2.30)%,与对照组(28.16±4.28)%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S各组噬指数为:2.43±3.17,2.7

5、9±4.11,4.06±3.15,3.74±5.38,与对照组(2.11±1.62)比(P<0.05)。说明APS能够促进MΦ对S2株的吞噬并提高吞指数。(3)各浓度APS对血清中TNF-α、IL-12和IFN-γ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提高,且对体内APS浓度而言,1.2mg/mL浓度时TNF-α、IL-12分泌量最大,而对于IFN-γ,以0.4mg/mL浓度最佳。说明较高浓度APS能够促进TNF-α、IL-12分泌,增强体内抗布鲁I摘要菌的天然免疫应答,略低浓度APS有利于IFN-γ的分泌,增强小鼠抗布鲁菌细胞免疫应答功能,而浓度过高反而出现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现象

6、。(4)MΦ内的载菌量:在S2株感染后1h,APS各浓度组MΦ内载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ASP可促进MΦ对S2株的吞噬,并呈浓度依赖性;而S2株感染后6h始,APS各浓度组MΦ内载菌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巨噬细胞内活菌数越少,即MΦ的杀伤性越强。(5)脾脏载菌量:实验显示感染后6hAPS各浓度组较对照组脾脏载菌量增加,但12h-72h显著降低,且浓度越高,载菌量减少越快,表明APS可促进脾脏MΦ对S2的摄取,并激活MΦ、杀死布鲁菌S2株,故使脾脏内活布鲁菌S2株数先高后低。2.体外实验(1)培养上清中NO浓度:12h后各浓度APS对上清中NO的含

7、量(分别为1.00±0.47,1.41±6.24,1.36±0.47)与对照组(0.76±3.04)相比,都有显著升高(P<0.05)。(2)培养上清中TNF-α浓度:6h后对照组为(161.88±5.14)pg/mL,各浓度APS上清中TNF-α含量分别为(218.35±6.14)pg/mL,(264.54±5.48)pg/m,(220.25±1.44)pg/mL,与对照组比较都显著提高(P<0.05),并存在双向调节性,体外APS以0.1mg/mL浓度最佳,TNF-α含量最高,0.2mg/mL浓度反而下降。结论:1.AP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