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地变迁(人民版)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地变迁(人民版)

ID:34825901

大小:1.4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11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地变迁(人民版)_第1页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地变迁(人民版)_第2页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地变迁(人民版)_第3页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地变迁(人民版)_第4页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地变迁(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地变迁(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物质生活的变迁1.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表现①近代:男性服饰:鸦片战争前后,分别是长袍马褂和西装;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大为流行。女性服饰:旗袍是受到女性欢迎的服装。②现代: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军装和“干部服”盛行,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改革开放后: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2.并行于世

2、的中西餐(1)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2)西餐: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餐并行于世的局面。3.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居室: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二、习俗风尚的变革1.背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2.表现(1)婚丧礼俗:清末民初,新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

3、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用火葬代替土葬。(2)社交礼仪:民国成立后,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3)思想观念: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并步入社会。[轻巧识记]物质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一条主线: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2)两大领域:物质和习俗。(3)两大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三个方面:变化中的男女服饰、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迁。四个时期: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文档实用标准[概念阐释]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由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环境诸因素综合作

4、用,形成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现象。广义的社会生活中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相对应的社会生活,就是指社会日常生活。内容主要表现为个人、家庭及其他社会群体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消费性活动,包括吃、穿、住、用、行、文娱、体育、社交、学习、恋爱、婚姻、风俗习惯、典礼仪式等广泛领域。[思维升华]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的传统饮食产生的重要影响(1)从食用的原料来看: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如洋葱、土豆、卷心菜,以及番茄沙司、胡椒粉、咖喱粉、味素等调味品。(2)从食品的生产上看:一些专门生产糕点

5、糖果、调味品、罐头等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易误辨析]近代物质生活(1)近代以来,中国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其主要发展趋势是中西结合,由落后走向进步和时尚。(2)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特点:更迭速度快,在城市比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得多。2.概况(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2)自行车: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3)公共交通: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

6、系统;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4)轮船:1865年4月,中国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发展。(5)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6)飞机:20世纪20年代初,民航事业起步,30年代中期已形成航空网。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电事业(1)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2)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3)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文档实用标准2.电信事业的发展(1)电报①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

7、报线,是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②1906年,创办了无线电报。(2)电话①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②20世纪8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轻巧识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归纳概括]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1)中国近代交通工具都是从外国传入的。交通运输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2)铁路、水运、航空都获得一定的发展,中国交通运输业开始近代化。(3)交通工具(运输业)地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比乡村显著。(4)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同时并存。(5)起步晚,发展慢,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思维升华]中

8、国电信之最1871年4月,英国、俄国、丹麦铺设的香港至上海、长崎至上海的水线违反清政府不得登陆的规定,铺设到上海市内登陆,当年6月3日开始通报。这是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879年,李鸿章在其所辖范围内修建大沽、北塘至天津,以及从天津兵工厂至李鸿章衙门的电报线路。这是在中国内地自主建设的第一条军用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