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ID:34879020

大小:2.07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3-13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_第1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_第2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_第3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_第4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redictiveFactorsfortheShort-termPrognosisof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作者姓名:赵雅雯领域(方向):内科学指导教师:郑杨教授类别:临床医学硕士答辩日期:2015年5月30日前言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即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冠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最主要病因。冠心病发病机制尚不明

2、确,但受遗传及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冠心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后女性,老年人发病率高,近年来呈年轻化发展。目前心血管疾病仍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几乎所有的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是在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形成血栓从而阻塞冠脉腔中断心肌供血,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临床类型。目前临床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cTnI)、肌酸肌酶等的动态演变以及冠脉造影,诊断心肌梗死并不难。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一般为透壁性心梗,对心功能

3、影响大,故而心力衰竭更常见。有研究表明,再灌注治疗可降低除再梗死及并发出血外的大多数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临床上仍有部分经血运重建的患者,出院后规律应用相关药物,仍出现了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心力衰竭诊断指标有超声心动图及血浆BNP、NT-ProBNP的检测。超声心动图可快速直观的观察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室壁的运动情况,但多次测量存在误差,主观性强,受测试者及仪器的影响较大。BNP及NT-proBNP是心衰标志物,为心衰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心肌梗死早期室壁张力升高,导致心肌舒张功能下降,而不影响收缩功能,故而超声心动图未提示左室增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

4、EF)值下降,但血浆BNP、NT-proBNP水平已明显升高,而且BNP、NT-proBNP的水平与后期心衰程度呈正相关。故而对比两者结果,对心肌梗死后心衰的诊断更有意义。有研究表明,由于前壁心梗梗死范围大,较下壁心梗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更易诱发心力衰竭。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269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短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I中文摘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包括急诊手术及择期手术)在不同时间的

5、心功能状态,分析影响心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共入选269例首次AMI的STEMI患者(男性210例,女性59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梗死相关动脉(IRA)前向血流TIMI0级,均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年龄29-89岁,术后规律应用常规药物,并在无禁忌情况下将预防心肌重构药物加至机体最大耐受量。根据冠脉造影术结果计算冠脉血管病变支数、Gensin评分、评定冠脉血管TIMI分级;采用超声心动图中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两个参数,及血浆NT-proBNP、cTnI峰值两项指标,通过NT-proBNP的变化值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比较AMI患者的心功能差异;通

6、过研究急诊PCI亚组患者,分析心功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对NT-proBNP、LVEDD、LVEF的分析,研究三者之间及变化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比较STEMI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发现,NT-proBNP升高组与NT-proBNP非升高组的AST水平(209.68±155.30vs115.56±104.72,P<0.001)、Gensini评分(74.61±27.63vs61.13±30.23,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在Killip分级(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冠脉血管病变支数(P=0.08)无统计学差异。吸烟患者发生NT-proBNP升高的可能性

7、高,是不吸烟患者的2.385倍(P=0.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2、在急诊PCI亚组患者中,NT-proBNP升高组与NT-proBNP非升高组的AST水平(221.57±155.41vs167.55±120.04,P=0.030)存在统计学差异。NT-proBNP升高组的治疗延误时间为5.68±3.02h,非升高组为4.66±2.27h,两组的治疗延误时间存在差异,升高组长于非升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急诊PCI亚组患者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生NT-proBNP升高的风险高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