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伴染色体异常患儿相关致病区段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伴染色体异常患儿相关致病区段分析

ID:34898730

大小:3.00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3-13

先天性心脏病伴染色体异常患儿相关致病区段分析_第1页
先天性心脏病伴染色体异常患儿相关致病区段分析_第2页
先天性心脏病伴染色体异常患儿相关致病区段分析_第3页
先天性心脏病伴染色体异常患儿相关致病区段分析_第4页
先天性心脏病伴染色体异常患儿相关致病区段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天性心脏病伴染色体异常患儿相关致病区段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先天性心脏病伴染色体异常患儿相关致病区段分析作者姓名:蒲田指导教师:陈笋副教授导师组成员:杨健萍、徐让白海涛、白凯学科专业:儿科学研究方向:小儿心血管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135)培养单位:新华医院申请学位:硕士学位学号:1127229326答辩日期:2015年5月8日TheMasterDegreeDissertationof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Analysisofrelevantpathogenicreg

2、ionsinpatientswithcongenitalheartdiseaseandchromosomeabnormalityAuthorname:TianPuSupervisor:SunChen,AssociateProfessorMentormembers:JianpingYang、RangXuHaitaoBai、KaiBaiAcademicMajor:DepartmentofPediatricCardiovascularResearchfield:CardiovasculardiseaseFunding:N

3、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81070135)Institute:XinhuaHospitalDegreeApplied:MasterDegreeStudentNumber:1127229326OralDefense:08/05/2015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4、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15年5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5、:指导教师签名:日期:2015年5月11日日期:2015年5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背景与目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疾病,通常伴发其他脏器器官的畸形。在先天性心脏病伴有染色体异常的患儿中,存在拷贝数变异的患儿比例约占25%,因此明确染色体异常的病因对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确定患者携带的染色体缺失或重复区域,并从中筛选出与其临床特征相符合的候选致病基因,从而对相应的临床表型进行解释。方法临床上收集2例先天性心脏病伴有染色体异常患者,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Agi

6、lentCGHArray4×180K芯片分析、AffymetrixCytoScanHD芯片分析和Real-timePCR技术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和拷贝数变异。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患者基因组编码区可能存在的基因突变。根据OMIM和Pubmed数据库,筛选出和临床表型可能相关的候选致病基因进行分析。结果1、两个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均存在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核型分别46,XX,del(9)(q31.1q32)和45,XY,der(13)t(13;18)(p12;q11.2)。2、AgilentCG

7、HArray4×180K芯片结果显示患儿1存在9q31.1-q32(105190105-117195154)区域缺失,其长度为12.01Mb,AffymetrixCytoScanHDAssay芯片结果显示患儿2存在18p11.32-q11.1(136226-18529578)区域缺失,长度为18.393Mb,并且13号染色体和18号染色体发生易位。3、Real-timePCR验证结果显示患者1携带SMC2,CTNNAL1和DFNB31基因缺失,患者2携带TYMS和TGIF1基因缺失。4、全外显子检测结果显示患者1不

8、存在已知候选基因NIPBL、SMC1A、SMC3、MRPS22、RAD21和HDAC8基因突变。结论1、本研究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aCGH芯片技术、CytoScanHD芯片技术确定了两个患者的染色体缺失区域,并且筛选出和临床特征相关的候选基因。2、通过对9q21-q34区段缺失患者的临床表征进行比对,发现他们的临床表现和CdL综合征相似。3、首次把SMC2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