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注释版

颜氏家训注释版

ID:34984377

大小:468.00 KB

页数:91页

时间:2019-03-15

颜氏家训注释版_第1页
颜氏家训注释版_第2页
颜氏家训注释版_第3页
颜氏家训注释版_第4页
颜氏家训注释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颜氏家训注释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颜氏家训【导读】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而家训便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见诸文字的家训,较早而集中地出现在社会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原因,一如明代张一桂所述:“迨夫王路陵夷,礼教残阙,悖德覆行者接踵于世;于是为之亲者,恐恐然虑教敕之亡素,其后人或纳于邪也,始丁宁饬诫,而家训所由作矣。”这一时期见于记载的家训类文字,有三国蜀诸葛亮的《诫子书》、魏晋之际嵇康的《家诫》、西晋杜预的《家诫》、晋宋之际陶渊明的《责子》、南朝宋齐之际王僧虔的《诫子书》等等。但是这些作品或者未能流传,或者篇幅短小、内容简略,因而对后世的影响,均无法与北

2、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所撰的《颜氏家训》相提并论。《颜氏家训》一书问世以后,历代士大夫推崇备至。宋代晁公武称是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子孙”。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明人张璧称颂道:“乃若书之传,以提身,以范俗,为今代人文风化之助,则不独颜氏一家之训乎尔!”清人赵曦明亦认为此书“指陈原委,恺切丁宁,苟非大愚不灵,未有读之而不知兴起者。谓当家置一编,奉为楷式”。《颜氏家训》对后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颜之推字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末年,九世祖颜含随琅琊王司马睿南渡,是“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之一。故琅琊

3、颜氏到了南方之后,虽然不及同时南渡的琅琊王氏显赫,但也还是属于侨姓高门之列。至其祖父颜见远,因随南齐的南康王萧宝融出镇荆州,举家从金陵迁居于江陵(今属湖北)。《梁书·文学传》称颜见远“博学有志行”,而且在梁武帝萧衍代齐之后,“乃不食,发愤数日而卒”。颜之推的父亲颜协,曾任湘东王萧绎的王国常侍、镇西将军府谘议参军等职,亦有“博涉群书,工于草隶”之誉。不难看出,颜之推出生于书香门第,这对于他思想观念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粱武帝中大通三年(531),颜之推生于江陵,并在江陵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七岁即启蒙,接受家庭教育;十二岁时成为湘东王萧绎的门徒,经

4、常听萧绎讲老、庄。但颜之推不好老、庄虚谈,而对《周礼》、《左传》颇感兴趣,并“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太清三年(549)-91-,对于十九岁的颜之推而言,有两件事是他难以忘怀的:一是侯景叛军攻陷台城,梁武帝萧衍在囚禁中忧愤而死;二是他首次出仕,担任了湘东王国右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不久,湘东王萧绎在江陵起兵讨伐侯景,以世子萧方诸为中抚军将军、郢州刺史,颜之推被任为中抚军外兵参军,掌管记。但在梁简文帝大宝二年(550),侯景叛军攻陷郢州治所夏口(今湖北汉口),颜之推平生第一次成了囚俘,险些被杀,幸赖人救免,被囚送建康(今江苏南京)。

5、颜之推因兵败被俘,始得流连祖辈所居家巷,感慨颇多。粱元帝承圣元年(552),侯景叛军被击败后,湘东王萧绎被拥立为帝,在江陵即帝位,是为孝元帝。颜之推才得以回到江陵,并因与萧绎的旧谊,被封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奉命校书。在此后两年时间内,得尽读秘阁藏书。正当他英年得志之时,不料西魏军又在承圣三年(554)攻陷江陵,梁元帝被俘杀,颜之推再一次被俘,遣送西魏。他不忘故国,有意南归,遂举家冒险逃奔北齐,想假道北齐返回江南,时在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当他得知梁朝故将陈霸先已废梁自立的消息,顿感故国已不复存,南归之意遂绝。从天保九年(558)起,颜之推仕

6、于北齐历二十年,相继担任过赵州功曹参军、通直散骑常侍、中书舍人、黄门侍郎等职,并在北齐后主武乎(570-576)年间主持文林馆事务,主编《修文殿御览》。颜之推在北齐的二十年,是他一生中相对安定的时期,他利用任职文林馆之便,得以博览群书,学问大长。北齐幼主承光元年(577),北周军队攻灭了北齐,颜之推生平第三次成为俘虏,时年四十七岁。颜之推被遣送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后,又被授以御史上士。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后,颜之推被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但从他“上言请依梁国旧事,考订雅乐,而文帝不从”来看,他人隋以后并不得意。在这时他最终完成了《颜氏家训》的撰写

7、工作。颜之推的卒年已不可考,从《家训·终制》篇中“吾已六十余,故心坦然,不以残年为念”的叙述来看,其病逝时应为六十余岁,约在开皇十余年中。颜之推的一生数经陵谷之变,三为亡国之人,却未殉身于旧朝,后人对此颇有微辞,尤其对他“失节”出仕北齐,更是极力贬抑。此外,对于他在《颜氏家训》中所表现出的思想上的矛盾,特别是既崇尚儒家思想又常常背道而驰、徘徊在儒家与佛家思想之间的问题,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如清人朱轼认为:“及览《养生》、《归心》等篇,又怪二氏树吾道敌,方攻之不暇,而附会之,侍郎实忝厥祖,欲以垂训可乎?”孙星衍宋刻本《颜氏家训》跋也称:”国朝因其《归心

8、篇》不出当时好佛之习,退之杂家。”应该说,后人指出的问题都是客观事实,但要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