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堂优秀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浅议课堂优秀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ID:35051923

大小:1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7

浅议课堂优秀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_第1页
浅议课堂优秀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_第2页
浅议课堂优秀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_第3页
浅议课堂优秀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课堂优秀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议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中学语文论文浅议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郭龙海牛余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如此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多么重要啊!创新思维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应该时时渗透,处处引导,激情诱思,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下面,我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向同行和大方之家做一下汇报,以期抛砖引玉,共同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一、识字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探根求源,

2、仔细观察,勤于动手。4/4我们的汉字不但外型美观,而且还是表意文字,若是不加引导,只是让学生机械记忆,势必枯燥无味,事倍功半。因此,我就给学生分析字形,汉字演变上去激发学生兴趣,既弘扬了汉字文化,又点燃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如“日月木田”是象形,“甘末亦刃”是指事,“从男炎友”是会意,“钱放柴闻”是形声。慕的下方是“心”的变形,烈的下方是“火”的变形,“冫”代表冷,“氵”代表水,就像“冽”是寒冷,“洌”是水清。“宀”代表房子,“家”:房子中养着豕才是家。在学习《出师表》一文,讲到“亲贤远佞”时,对佞字很多同学好写错,我就

3、让学生推断如何记忆理解,有个学生说:“被两个女人依靠的人。”而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道:“依靠着两个女人的人。”如此调换了一下位置,就更能解释到这个字的本质了。在学习《桃花源记》时,同学们认为“黄发垂髫”的“髫”字不好写,我就让学生仔细观察,更有的学生马上拿出字典进行查阅,很快形成共识,“髟”,意思是头发长。又像梳子、簪子固定着头发,可按上形下声来记忆。可以说,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同学们形成了查字典的好习惯,甚至三分之一的同学有一本古汉语字典,经常有抱着字典争论的同学,“静影沉璧”的“璧”下方是玉不是土,“瑕不掩瑜”的“

4、瑜”不是“谕”,“玉”是权力的象征。“闻名遐迩”的“遐”是远的意思,所以用“辶”旁……有时我也为同学们解释几个字,进一步激发热情,有一次讲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半开玩笑的说:“‘宁静’二字意味深长啊,‘宁’为家中一个人敢担当,‘静’为在青春年华积极争取。”同学们会心的笑了。如此一来,同学们对枯燥的汉字有了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我感到同学们识字过程中,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激发,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大有提升,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

5、文章主旨的把握,鼓励创新,反对遏制学生思维。4/4学习一篇课文,一读识字,二读通顺,三读名义,四读得旨,在多读的基础上,去体会文章的主旨,只要能讲出道理就去鼓励,学生都明白: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个孩子好发脾气,他父亲就让他发脾气时在篱笆上钉钉子,后来孩子不发脾气了,父亲就让他每天拔一颗钉子,最后篱笆上留下了一个个钉洞。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说出了以下主旨:1、对别人的伤害是无法抹平的,不要有意无意的去伤害别人。2、身体上的伤害容易愈合,可心灵上的伤害呢?3、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说出的话泼出的水是难以收回的……这些说法

6、可能与原文不一致,但只要是同学们经过分析得出来的,我就给以鼓励,不为别的,让同学们为自己敢于动脑。这种发散式的引导,每一篇课文都是新的,每一次读都有新意,学生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包括读课外的文学作品,甚至读新闻报道,都会有不同角度的反思,而且,到学校后几个人会讨论不已,甚至争论的面红耳赤,这种星火燎原之势真是大快人心。三、写作指导中,以小见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入初中后,同学们叙事能注意事件的完整性,经常是事无巨细,变成了流水账。于是,我就强调选材要扣住中心,中心是文章的灵魂,重点内容要注意细节。贪多嚼不

7、烂,不如以小见大,集中笔墨重点突破。后来我就注重片段训练,既节约了学生时间,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欲扬先抑写法,倒叙插叙的运用,环境烘托的效果,对比手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同学们逐步灵活运用了,并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经常有学生和我探讨这样安排、那样安排有何不同,抒情议论句怎样才能更精炼得体。很多同学是揉百家之长于一身,需要写什么文章,就结合生活信手拈来。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广泛阅读,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时时迸发,燎原之势甚是喜人。只要我们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与时俱进,扎扎实实的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注重

8、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激励、鼓舞、唤醒为手段,持之以恒,满心期待,学生的创新精神定会成星火燎原之势,那时就是收获满园芬芳之时。郭龙海,牛余环,教师,现居山东章丘。4/4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