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交往空间—徽州传统聚落空间研究

探索交往空间—徽州传统聚落空间研究

ID:35191141

大小:29.80 MB

页数:75页

时间:2019-03-21

探索交往空间—徽州传统聚落空间研究_第1页
探索交往空间—徽州传统聚落空间研究_第2页
探索交往空间—徽州传统聚落空间研究_第3页
探索交往空间—徽州传统聚落空间研究_第4页
探索交往空间—徽州传统聚落空间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索交往空间—徽州传统聚落空间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交往空间—徽州传统聚落空间研究姓名:许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导教师:张青萍20080601摘要外部交往空间是人与自然互动的产物,在古今中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徽州的建筑群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的新旧聚居环境的矛盾,冲突日益尖锐。尤其在中国当前快速迈向城市的过程中更为明显。规划和建筑的设计只平庸的抄袭现代流行时尚,没有地域性文化挖掘和吸取。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着传统聚落空间整体特色应得到得到及时继承与发展。然而,从现状来看,目前徽州传统聚落空间的研究还存在着不足,尤其是聚落外部交往空间,这一“人性化”的空间研究还欠缺。突出表现在空间形态、

2、组织研究较多,而对于外部空间与行为活动较少。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对徽州具有代表性的村落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归纳、总结,重点对典型空间类型与行为活动进行分析,从中提取传统村落空间与行为活动的关系,归纳出决定着空间使用的元素。藉此确立本文对徽州传统聚落外部交往空间研究以及现代规划与设计中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对徽州传统村镇聚落及其研究进行梳理与概括。第二章是对调研的聚落进行总结。第三章探讨徽州传统村镇聚落空间的组织。第四章阐述外部空问与行为的关系以及心理分析。第五章分析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类型以及与行为活动的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第六章是徽州传统聚落交往空间的保护的问题,以及外部交往空间研究对

3、的当代设计与规划的意义。全文约5万字,图252幅关键词:徽州聚落空间交往行为活动致谢从2006年12月份开题到现在,经历了一年半的准备和写作,终于于2008年5月落笔,这篇论文总算是我学习园林设计七年以来、甚至是人生到此以来的一个交代,因此,当按惯例要写些“致谢府之类的文字时,脑海中闪现出很多人的身影⋯⋯。首先要将这篇论文奉献给我的家人,我对他们的感激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父母满怀希望自己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我的父母始终在支持我和信任我,并以我为骄傲,父母对我无私的关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还要感谢我的女友蔡瑶林,她一直在背后支持我,心中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如果没有你的关心和鼓励,我的论文不

4、可能得以顺利的完成。其次要感谢我人生中所遇的每一位老师,对他们我总是怀有深深的感激。尤其是我的导师张青萍教授。05年我有幸投入张老师门下学习,张老师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社会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都是我们这些学生的楷模。在张老师悉心关怀和严格要求下,这两年我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还要感谢王烨、熊刚、王俊、杨晓利、邹卫妍、季益文、赵青宇、卢光伟、陈德、宋健、张奉元、严明等等,他们于我亦师亦友,相互之间学业上的交流使我受益匪浅。无论我将来身处何处,同学、同事之间的友谊都令人难以割舍和忘却。还要特别感谢的是在呈坎调研期间遇到的小罗(很遗憾没记得住他的名字),在去村子的路上有幸认识的。他是当地罗氏的后代,

5、在他的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对古村落呈坎的调研工作,并得到了一些珍贵的文字资料,对论文的写作起了很大的帮助。还有其他很多热心人在调研期间给予我帮助,在此我就不一一致谢了。最后,我还要感谢那些的文物保护者们,尤其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基层工作者,没有他们的精心修缮和维护,展现在现在的古徽州村落也没有那么完整,研究也无从谈起。最后祝愿自己的研究能对徽州传统聚落的保护做出一点贡献。许勇2008年6月,南京第一章徽州传统村镇聚落及其研究1.1徽州传统聚落的概况1.1.1聚落的概念与特征1.1.1.1聚落与村落“聚落”一词,起源很早,《史记·本纪》记载有:“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注释中称:“聚,

6、错落也。”《汉书·沟洫志》记载有:“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现在一般认为,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包括房屋建筑、街道活聚落内部的街道、广场等人们活动的场地,供居民洗涤饮用的池塘、河沟、井泉,以及聚落内部的空闲地、果园、林地等构成部分。n1聚落分村落和城镇两大类,而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聚落中的村落,在分析的过程中,同时穿插了一些有关城镇的分析如对斗山街的街巷空间的分析等。1.1.1.2聚落的特征聚落常被解释为是自发形成的,而实际上从聚落诸要素(住居和公共设施等)及其排列所决定的基本形态,到使人觉得不过是偶尔形成

7、的细枝末节,都可以看作是经过精密设计的结果。‘21聚落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地形角度考察,有人总结了十种地形易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第一,河流交汇之处。人类最初选择居住之地,以安全为首要因素。河流交汇处,由河道形成天然的屏障,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再以河道交通便利,聚落逐渐发展起来,有点形成了城镇。世界和中国的许多大中城市位于河流的交汇口,这些城市大多由聚落发展而来。第二,平原的岗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