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语文《台阶》教学设计

初二上册语文《台阶》教学设计

ID:35265512

大小:17.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2

初二上册语文《台阶》教学设计 _第1页
初二上册语文《台阶》教学设计 _第2页
初二上册语文《台阶》教学设计 _第3页
初二上册语文《台阶》教学设计 _第4页
初二上册语文《台阶》教学设计 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二上册语文《台阶》教学设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二上册语文《台阶》教学设计目的要求: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2、课文复述,进一步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4、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3、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教具准备:U盘教材分析:《台阶》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普

2、通通的农民,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的,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父亲终年辛劳,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多么艰难!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故事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方法:自学指导。过程:一、导入新课。父

3、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刻苦学习,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衣着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父亲在你跌倒了时,他会扶起你来,教会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无言的大海中,让我们分享了失败与成功。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凹(āo)凼(dàng)门槛(k

4、ǎn)涎(xián)水揩(kai)嘎(gā)筹(chou)划黏(nián)尴尬(gāngà)撬(qiào)微不足道大庭广众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三、作者简介:李森祥(1956一):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86年《烟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小说颇多。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四、诵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出示问题

5、,整体感知。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不甘心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重。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②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③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人衰老了,累垮了。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台阶)“文眼”是什么?(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五、情节复述,体会情感。要求改用第三人称,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

6、动。要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复述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对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六、小结。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方法:自学指导。过程:一、复习导入。父亲为什麽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答: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

7、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其实,这和第一问是一道题。只是,大多数同学都不能很好的运用联想思维。这里补充一下关于马斯罗的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二、合作探究,研读赏析。设置问题情景一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1)、从中国传统的建筑物的文化底蕴角度看:传统文化认为:一、三、五、七、九是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的象征,九级是最高级别的象征。所以民间百姓的门槛一般是三个台阶以图吉利而且也是地位级别的写

8、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筑物有9999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