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应让教师成为精神自由的人

好的教育,应让教师成为精神自由的人

ID:35333716

大小:55.4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3

好的教育,应让教师成为精神自由的人_第1页
好的教育,应让教师成为精神自由的人_第2页
好的教育,应让教师成为精神自由的人_第3页
资源描述:

《好的教育,应让教师成为精神自由的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好的教育,应让教师成为精神自由的人李镇西在成都市武侯实验屮学教学楼的墙上,有儿张巨幅照片是我给上体育课的孩子们抓拍的,他们奔跑的身姿极富青春活力。我为这儿幅照片配了一句话:“像风一样迅猛,像火一样热烈,像鹿一样敏捷,像鹰一样飞翔……青春的翅膀,拍打着天空;成长的足音,震撼着大地。告诉未來我能行,告诉世界我来了!向着太阳,激情出发!”在这儿幅照片对而的墙上,是几幅学校教师的照片,也是我抓拍的,每个教师都灿烂地笑着,充满生命的活力。两纽照片交相辉映、遥相呼应。我总在想:好的教冇应该是给人心灵的白由。对于教师来说,

2、应该是精神白由的人。要培养具冇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帅必须具备思想创新。可现实状况却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也不愿意去思考。这当然不能完全怪教冇者,我们要呼唤行政管理部门、社会给教师以心灵的白由,要还教育者——包括校长和教师思想创新的权利!要允许和释放教育者思想创新的权利和情绪,允许每一个校长和教师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这是思想创新的最基本条件。教师要具备现代知识分了拥有的天然使命感和批判精神。教师要对?住进行创新教育,其询提是教师木人应有思想创新的意识、能力和胆略,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有独立思

3、考的勇气。如果习惯于在权威而前关闭口己思考的大脑,就谈不上任何创新。像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他本身富有思想创新的精神,也拥有相对宽松的心灵自由的环境。关键是,他与教师们都是有想法的人。所以,北京十一学校的改革创新取得了成功。李希贵的成功,首先是思想创新的成功,是“与众不同”的成功。不过,对教育创新的成果,冇的人还是冇一些惯性思维,觉得必须能够“复制”“推广”,冇所谓的“创新成果”才有价值。其实,创新的意义在于多元,难道不能“复制”的创新就没有意义吗?动辄就想到“推广”“复制”,想到“统一”“规范”,这乃思想

4、的禁锢。与此同吋,我们也要关注教师对孩子的感染与影响。如果教师没有“灵魂的阳光”,用什么去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只冇教师拥冇思想自由,才会冇学生的心灵E翔。教师对孩了精神的影响,就是用思、想照亮思想,用个性发展个性,用激情点燃激惜,用梦想唤醒梦想,用创造激发创造,用智慧开启智慧,用民主培育民主,用人格铸造人格……只会做题的教师,教只会做题的学生,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要给学生以舒展的心灵。重温陶行知当年的教育思想,他说:“要把学习的棊木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

5、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与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只有校长教师学牛工友团结起來共同努力,才能造成一个民主的学校。”这是陶行知的原话,这些话在今天听起来还是很前卫的。我们的教育离学生真正解放还有一段距离。“六大解放”中最关键的是笫一条“解放他的头脑”,即我今天说的“让学生拥有心灵的自由”,让学生能想也敢想。比如语文

6、课的阅读教学中,与其煞费苦心地“引导”学生找这个“关键词”、寻那个“关键句”,不如让学生畅抒己见,宁肯让阅读课成为学生精神交流的论坛,也不能成为教师传授阅读心得的讲座。乂如作文教学,与其仅仅讣“训练”学生如何在“怎样写”上下功夫,不如放开让学牛在“写什么”上多动脑筋。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的标志,不在于学生与教师有多少“一致”,而是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Z间有多少“不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说,宽容*牛的“界端”,就是对7牛•创造精神和创新权利的尊重。给学牛以健全的人格。创新也好,创造也罢,还是耍有健全的人格。我们

7、说“给人以心灵的自由”,是在一定前提下讲的,绝不是无法无天。这个前提就是健全的人格。知识就是力量,但良知才是方向;天才不可培养,但人格可以铸造。我们或许还记得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写的《致教育者的一封信》。当时,全法国85万教师同吋接收到了萨科齐所写的信,他声称口己满怀信念和激情,耍・教师谈谈儿童及教育。信中冇这样的话:“教育就是试图调和两种相反的运动,一是帮助每个儿童找到口己的路,-•是促进侮个儿童走上人们所相信的真、善、美之路。”我的理解是,教育有两个方向相反的运动,一是尊重个性,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

8、己独特的成长Z路,教育就是耍帮助孩子找到这条独特的路,因材就教,不能搞一刀切;二是培养共性,无论这个孩子多么“独特”,他总是人类的一分子,人类所有的文明遗产、文化成果,比如真、善、美,都应该拥有并传承下去。尊重个性与培养共性不可偏废,不可走极端。教育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教冇的目的是什么?应当使儿童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培养人,让儿童成为自由的人、渴望知晓美好事物与伟大事物的人、心地善良的人、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