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ID:35494253

大小:94.5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25

“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漳平一中陈雯婷德化一中李惠婷永安一中耶文娟(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U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V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仁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Z间汇聚中原成为屮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当时,构成屮华文明母体的内涵Z—是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

2、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0.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2.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0.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3.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作安排。该思想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B.批判了诸子百家思想C

3、.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I).否定了口然法的思想4•“和谐”是春秋战国百家思想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人、民与君、君与君等方面。其中关注君与君“和谐”的是A.孔子的“仁”B.孟子的“仁政”C.墨子的“非攻”D.庄子和“齐物”到“贵”“富”分离的变化。直接促成这5•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贵”“富”合一变化的历史因素是A.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工商食官制度走向衰落D.贵贱等级界限已被打破.6.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

4、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7.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屮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Z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D.行政效率的低下8.《晋律》规定,父母杀子同凡论,走马城市杀人者,不得以过失论,部民杀长吏者同凡论,常人有罪不得赎等。这些规定A.

5、体现了儒法并用思想B.消除了社会等级限制C.突出了严法治国理念D.忽视了社会伦理风俗9.下表是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中唐以前屮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982923938A.反江流域是唐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B.江南农业已经超过北方C.中唐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D.唐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10.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嗨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屮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中央

6、集权促使地方行政制度变迁11••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口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对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这一现象表明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C.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D.程朱理学推动儒一学实现复兴12.袁行需、严文明在《中华文明史》写道:“从宏观来看.东晋南朝和十六国北朝全部历史运动的总体,其主流毕竟在北而不在南。最终是北方得以统一南朝,是北朝而非南朝构成了隋唐盛世的来源,这不是偶然的”。材料反映的现象表明A.隋唐盛世与南方无关B.南方经济停滞不前C.经济重心尚未

7、完成南移D.北方政局十分稳定13.16世纪,珠江三角洲地区更多从事外贸和经济作物的生产,而岭南其它地区单一生产水稻,供应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丝织、陶瓷业还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这表明当时的海外贸易A.促进了生产专业化B.集中在珠江三角洲C.促进了区域性社会分工D.冲击了自然经济14.“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來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

8、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I筍”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贯穿于屮国古代史15.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