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瑕疵出资

论文--论瑕疵出资

ID:35535116

大小:6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25

论文--论瑕疵出资_第1页
论文--论瑕疵出资_第2页
论文--论瑕疵出资_第3页
论文--论瑕疵出资_第4页
论文--论瑕疵出资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论瑕疵出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瑕疵出资内容提要:瑕疵出资包括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瑕疵出资股东侵害了其他依约出资股东、公司以及公司的债权人的利益,应当分别承当不同的责任。验资机构就其出具的虚假出资报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公司与瑕疵出资人不能清偿公司的债务时,应当承担补充责任。关键词:瑕疵出资契约责任连带责任侵权责任一、瑕疵出资的概念公司的资本是公司赖以生存并使公司得以良好运行的基础。根据各国对公司资本的不同的规定,有三种立法例,即资本确定主义,资本授权主义以及资本折衷主义。资本确定主义要求在公司设立时,必须在其章程衷对公司的资本总额作出明确规定,并须由股东全部认足。资本授

2、权主义是指公司章程所授权公司发行的资本总额可以不一次性全部发行,公司可以仅仅发行其中的一部分股份资本,其余部分何时发行,取决于公司对资本的需求程度,由公司的董事会自由决定。而资本折衷主义,是指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法放弃了或有条件地放弃了公司资本确定主义,并采取了英美公司法所践行的资本授权主义原则,是一种折衷后的?时局饕逶颉?[①]参见张民安主编:《公司法》,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132页。[①]无论是何种资本主义原则,公司的股东都必须要在法定的范围内出资,“在法律对股东出资设定了明确规则的情况下,若股东出资未吻合这些规则,股东

3、用以出资的财产或财产权利本身存在瑕疵,或其他出资行为有瑕疵,即构成瑕疵出资”。[②]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37页。[②]股东的出资不到位,包括自始不到位和事后抽回出资,也就是可以分为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虚假出资的本质特征是未支付相应对价而取得公司股权,实践中往往有以下表现形式:(1)以无实际现金或高于实际现金的虚假的银行进账单、对账单骗取验资报告,从而获得公司登记。(2)以虚假的实物投资手续骗取验资报告,从而获得公司登记。(3)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褂萌ǔ鲎剩窗炖聿撇ㄗ剖中#?4)

4、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5)股东设立公司时,为了应付验资,将款项短期转入公司账户后又立即转出,公司未实际使用该款项进行经营。(6)未对投入的净资产进行审计,仅以投资者提供的少记负债高估资产的会计报表验资。抽逃出资是指股东将已缴纳的出资又通过某种形式转归其自身所有,具体表现为:在公司财务账册上,关于实收资本的记载是真实记载,并且在公司成立当日足额存于公司,后又以违反公司章程或财务会计准则的各种手段从公司转移出去。股东将一定数额资金交付验资,但在公司成立前即已抽回的,构成虚假出资,不构

5、成抽逃出资。实践中抽逃出资往往表现为以下形式:(1)利用股东地位,特别是控股关系,强行从公司账上划走资金。(2)公司从股东手中购回股权,但未办理减少股本登记。(3)违反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未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即先行分配利润。(4)违反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在弥补上一年亏损前分配利润。(5)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6)公司向股东支付相当于股本金的货币但股东仍持有股权。(7)股东利用亲友或自己控制的其他经济主体实施关联交易,转移利润。[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关于股东瑕疵出资及其民事责任的认定》,《人民司

6、法》2003年第3期,第43页。[③]由于股东的出资需要经过验资机构的证明,方能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可以说,验资机构与股东的瑕疵出资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下文拟就股东以及验资机构对于瑕疵出资所应承担的责任展开论述。二、出资瑕疵股东所应承担的责任为了保证公司资本的充实,维护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各国立法对股东规定了严格的出资责任。一旦公司的股东违法此责任,就应当对不同的主体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一)出资瑕疵股东对其他股东的责任出资瑕疵股东对于其他履行了出资义务的股东应当承担何种责任?我国公司法第二十五条第2款规定,“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所认缴

7、的出资,应当向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所谓的违约责任,是指违反了合同所约定的义务而产生的一种责任。那么,瑕疵出资的股东违反的是什么合同?公司契约理论认为,公司是一种契约,其自然应当像一般契约那样对契约当事人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即对契约当事人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同样,其对公司股东彼此之间权利、义务和责任也产生约束力。[④]参见张民安:《公司契约理论研究》,《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48页。[④]有人认为,公司法第25条所规定的违约责任,只能适用于因出资义务不履行而导致公司不成立、解散或者是撤销等场合,无法适用于公司

8、成立或存续的场合,因为在公司成立或存续的情况下,违法出资义务的股东只能直接向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而不可能是向已足额缴纳出资的任一股东承担责任。[⑤]参见陈甦:《公司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