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20年)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20年)

ID:35774906

大小:39.3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4-17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20年)_第1页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20年)_第2页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20年)_第3页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20年)_第4页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20年)_第5页
资源描述: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20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XX-2020年)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XX-2020年)为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特制订本指南。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一背景(一)全球制造业发生深刻变革制造业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愈行愈近、蓄势待发,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不断涌现,交叉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

2、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产业分工格局不断变革。全球制造业创新体系也随之转变:创新载体从单个企业向跨领域多主体协同创新网络转变,创新流程从线性链式向协同并行转变,创新模式由单一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转变。以具有跨界、融合、协同特征的新型创新载体为核心的全球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正在形成。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为顺应全球制造业创新体系和创新模式的一系列变革,发达国家着眼于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加快建设新型制造业创新载体。如,美国积极构建制造业创新网络,英国加紧建设“

3、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都是力图弥补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断层,促进实验室技术向实际产品转移转化。这些计划强调构建以新型创新载体为关键节点的协同创新网络,积极构建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我们要深刻洞察这一变革趋势,将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否则就有可能再次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未来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二)我国制造业站上新的历史起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积累了较强的产品和技术基础,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创新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传统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已难以适应经济社

4、会发展需要,亟需实现三个深刻的转变:一是打造新型创新链,实现由引进技术为主向自主创新的转变。技术引进是后发国家在工业化中前期实现追赶发展的主要途径。国际经验表明,进入工业化后期之后,必须扬弃这种发展模式,构建满足产业内生发展需求的技术供给体系。我国制造业要在未来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依靠过去的技术引进模式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顺应全球产业变革的趋势,加紧打造制造业高水平新型创新载体,丰富和拓展技术创新链,弥补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脱节与断层,形成技术自主创新的机制,解决制造业核心技术供给不足问题。二是打造新型产业链,实现由单项--WORD格式--可编

5、辑---精品资料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1/8--WORD格式--可编辑---精品资料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技术产品攻关向全要素汇聚的产业链转变。全球竞争正由产品竞争转向产业链竞争,基于全产业链的创新要素整合能力决定了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水平。我国长期以来存在比较严重的“技术孤岛”现象,创新资源要素在产业链各环节上的多头部署和分散投入,导致一些重点领域迟迟无法实现整体突破发展。通过构建新型创新载体,整体谋划、协同部署各类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整合已有单项技术成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

6、金链,最终形成产业链系统突破的格局。三是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实现由关注单一企业局部创新环境改善向重视营造产业跨界协同创新环境转变。我国制造业创新过去长期遵循从部署科研项目到技术研发突破,再到产品产业创新的线性模式,这一模式已难以支撑技术和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新需求。亟需打造涵盖技术、人才、平台、政策以及国际合作等要素互动融合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发挥已有各类创新载体的作用,打破单元、组织、区域和行业的界限,形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和平台,塑造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三)建设新型创新载体任务紧迫而

7、艰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解决了“大”的问题,但“强”的问题仍十分突出,根子在创新能力不强上,突出表现为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创新成果产业化不畅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实现实验室技术向产品技术转移的创新平台和中试系统,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缺失,以及产业发展的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技术基础较为薄弱等。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全新历史性任务。要应对这一挑战,关键靠创新,难点也在创新。建设新型创新载体,构建全新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网络,是全面提升制造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彈贸

8、摄尔霁毙攬砖卤庑。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我们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战略部署和成功经验,以创新中心建设为途径,打通技术、组织、商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