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中的襄阳.doc

明代文学中的襄阳.doc

ID:36005415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2

明代文学中的襄阳.doc_第1页
明代文学中的襄阳.doc_第2页
明代文学中的襄阳.doc_第3页
明代文学中的襄阳.doc_第4页
明代文学中的襄阳.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文学中的襄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柯金萍汉语言文学09102128试论明朝时期的襄阳【摘要】襄阳市,原名襄樊市,隶属湖北省,在2010年12月更名为襄阳市,在历史上也多以襄阳著称。襄阳建城较早,传统说法认为其有2800年的建城史,不论精确与否,我们都不可否认它的悠久的历史。襄阳在历史上是鄂西北之首府,正所谓“驿道通南北,汉水贯东西”。本文主要是就明代的文学中有关襄阳的内容,来探讨在明朝时期,襄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关情况。【关键词】襄阳经济政治文化襄阳市位于中国的鄂西北地区,有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境而过,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因此在历史上占有重

2、要地位。唐代的襄阳已呈现“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的盛况,宋元年间,更是“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到明代,其城市商业经济和市民阶层也迅速发展成长起来,日渐成为商业、手工业的集散地。因其经济的昌盛,其政治、文化地位也相应提高,在当时影响颇大。一、明代襄阳的经济状况明朝作为历史上的一个过客,虽然步履匆匆,但在前代的基础上,也呈现出了王朝经济的高度繁荣的局面,工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上下吴蜀天中央”的襄阳,凭借其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经济获得了巨大的繁荣和发展,城市迅速成长壮大起来,整个襄阳地区都弥漫着浓厚的商业

3、气息。我们常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文学就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文学也出现勃兴局面,以市井细民为题材的商贾小说或话本已是屡见不鲜,如“三言”、“两拍”等文学作品。明朝时期襄阳的经济发展状况从这些作品中可见一斑。首先,中国传统的观念是“重本抑末”、重农轻商,经商为贱业的思想根深蒂固,商人为四民之末是一个恒久的价值界定,文学作品中表现商业活动、对商贾的正面描写的内容是寥若晨星。但在明代,尤其是明代中后期,风气突变,商业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于社会面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商是安生立命之道已得到

4、社会的广泛认可。文学作品如拟话本小说中的商贾小说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拍案惊奇》中的第一、第二主角很多都是商人,而“三言”5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小说就有50多篇,这些商贾题材的小说正是时代特色的反应和产物。由此可见,就整个明代社会而言,商业的繁荣景象是不容置疑的。那么有驿道通往南北,凭汉水贯穿东西的襄阳,其经济的发展程度更是可以想象的。其次,在“三言”中也有直接点到襄阳,描述其商业发展状况的。比如在《喻世明言》首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就有这样的内容:姓蒋,名德,小子兴哥,乃湖广襄阳府枣阳县人氏。父亲叫做蒋世泽,从

5、小走熟广东,做客买卖。因为丧了妻房罗氏,止遗下这兴哥,年方九岁,别无男女。这世泽割舍不下,又绝不得广东的衣食道路,千思百计,无可奈何,只得带那九岁的孩子同行做伴,就叫他学些乖巧。道:“常言‘坐吃山空’,我夫妻两口,也要成家立业,终不然抛了这行衣食道路?如今这二月天气不寒不暖,不上路更待何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蒋家是世代经商,蒋兴哥父子已经将外出经商看成是安身立命之道,是决不可轻易废弃的。而且从兴哥的父亲蒋世泽“从小走熟广东,做客买卖”,也可以看出襄阳商人外出经商之常见和经商路径之远。后文中有徽州新安县商人陈大郎来襄阳做客买卖,则更加明

6、确地反应了襄阳与其它地区的经济往来交流之频繁,表现了襄阳商品经济的繁荣。此外,尊儒重仕原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思想,但在这里将兴哥丝毫没有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或其它方式来谋取仕途,而是坦言要外出经商,寻求商业利益。古人入仕,一方面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了改善生活,寻求生计。蒋兴哥之所以毫不犹豫的选择经商,是因为经商同样可以改善他的生活,给他带来财富,让他成家立业,光耀门楣。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商业在襄阳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从侧面烘托出了襄阳商品经济发展的盛况。二、明代襄阳的政治状况明代建立于公元1368年,其统治者为了更好

7、的巩固其统治,采取了各种政治措施,对地方加强管理和控制。地理位置优越,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襄阳地区,自然也使统治者们倍加重视。5明代像襄阳这样的地区,以商业、军事机能为主导,人口流动性也比较大,所谓物欲横流,人多事繁,是社会治安的薄弱环节。因为这些市镇兼有文治武功,其管理机制不容忽视,统治者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和管理非常重视。常派驻政府官员到市镇加强管理和控制,同时还增设王藩,确保地方在皇族控制范围内,以免被外族入侵或发生地方农民军叛乱。在明代,时人认为,“地方官深居衙署,若听任客商出入,体制未免太亵。且一县之中,市镇不一处,相距县署远者或

8、一二百里,近亦不下数十里,万难日日亲历,其势不能不假手于丁胥……”鉴于此,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市镇的控制管理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据统计,明清时期湖北先后曾设置150处巡检司,其主要职责在于市镇管理和控制。如嘉靖《罗田县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