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ID:36135131

大小:4.15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5-06

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_第1页
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_第2页
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_第3页
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_第4页
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_第5页
资源描述:

《6、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琵琶行(并序)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初到长安,以《赋得古原草送别》拜见老诗人顾况,顾打趣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但读到“野火”联时,不由赞叹:“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大加引荐。孺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诵琵琶篇唐玄宗挽白居易联琵琶行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

2、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白居易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琵琶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

3、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三、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

4、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洲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事件:悲情宰相武元衡武元衡,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他在藩镇割据局面下一力主战,声色俱厉,决不对强藩退让半步。元和十年,被藩镇派遣的刺客刺杀身亡。武元衡之死,极为惨烈悲壮,当时,武元衡的头颅被刺客割去,淋漓的鲜血满地。他是

5、中国历史上最为悲情的诗人宰相,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个宰相被刺杀在城市街头。这次行刺完全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刺客都显得很从容。更为可气的是,他们行凶后竟在京城郊县留下字条,威胁破案的官差:“毋急捕我,我先杀汝。”办案者竟真的被吓住了,一连几天不敢行动。当时44岁的白居易任左赞善大夫,对破案不力十分不满,上疏请求急捕凶犯。又加上他平时写政治讽谕诗,得罪权贵,权贵们就此怪他官微言轻,越职言事,将其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实在闲职)。课文预习湓浦pénpǔ铮铮然zhēng商贾gǔ悯然mǐn憔悴qiáocuì转徙xǐ恬然tián谪zhé浔阳xún荻花

6、dí声声思sì捻niǎn霓裳nícháng六幺yāo迸bèng裂帛bó虾蟆hámá红绡xiāo钿头diàn银篦bì阑干lán呕哑ōuyā嘲哳zhāozhā1、读准字音4.特殊句式(1)倒装句歌以赠之。(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以示强调。)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面作补语。“于”相当于“向”。)转徙于江湖间。(介词结构后置。“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于”相当于“在”。)(2)省略句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使快弹数曲。(“使”后省略宾语“之”,指

7、“琵琶女”。)送客湓浦口。(“客”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感斯人言。(“感”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被”。)沉吟放拨插弦中。(“插”字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二、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故事梗概江头送客闻琵琶歌女倾诉身世苦江上聆听琵琶曲重闻琵琶青衫湿同病相怜伤迁谪整体感知:理清全

8、诗结构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少年欢乐晚年沦落悲苦心境琵琶行琵琶女出场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诗人寻问移邀添回重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