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再起》教学设计

《烽烟再起》教学设计

ID:36171700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6

《烽烟再起》教学设计_第1页
《烽烟再起》教学设计_第2页
《烽烟再起》教学设计_第3页
《烽烟再起》教学设计_第4页
《烽烟再起》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烽烟再起》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烽烟再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太平天国革命、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俄国出兵侵占伊犁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基本史实。(2)能够将本节知识按侵略与战争两条线索概述出来。2、过程方法与能力(1)联系第一次鸦片战争,深入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和性质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2)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实,深刻认识殖民侵略的罪恶。(2)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进一步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

2、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3)通过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伟大壮举,启发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教学重点:英法俄的侵略活动和左宗棠收复新疆。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性质和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与左宗棠这个历史人物。疑点: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步骤:1、导入由鸦片战争的结果课前导入。教师可提问:“鸦片战争后,哪些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然后指出,英法美三国在签约十几年之后,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后,英法两国就寻找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强烈要

3、求扩大国外市场和掠夺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是英法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火烧圆明园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罪行之一。引出第一目标题: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讲解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可指导学生观看、比较教科书中的两幅插图:“圆明园胜景之一----海晏堂”和“被焚烧后的圆明园远瀛观和大水法”,介绍圆明园建筑之精美和被焚烧后的残破景象。也可对圆明园进行简要的介绍。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抢劫三天。这些侵略者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

4、一空,不能拿走的就砸坏。10月11日,英国侵略者又组织了一千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的庞大抢劫队,再次抢劫了圆明园。为了毁灭罪证,10月18日,英国骑兵团三千多人开进圆明园,到处纵火。这个被称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之一”的圆明园被彻底摧毁了。讲完这一事件后,可组织学生讨论,谈谈对“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然后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双方的人口和军队数量来看,中国占绝对优势。但结果却是中国战败求和,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不仅直接抢劫中国的奇珍异宝,还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犯中国领土和主权。除英

5、法两个直接出兵侵略的国家外,俄美两国也趁火打劫,还先于英法两国签订了中俄、中美《天津条约》。在战争期间和战后不久,俄国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是近代侵吞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引出课文第二目:沙俄侵吞我国大片领土。二、沙俄侵吞中国大片领土首先介绍一下中俄两国古代时期的疆界划分情况。沙俄本是一个欧洲国家,原与中国并不接壤。但沙俄长期推行扩张政策。17世纪中期,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这样,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鸟苏里江流域

6、和库页岛都属中国领土。然而,鸦片战争以后,沙俄利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时机,大肆入侵中国东北地区,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为猖獗。1858年5月,正当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直逼天津之际,沙俄代表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谈判边界问题,强迫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割去我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1860年11月,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刚签字不久,正当清政府惊魂未定之际,俄国又借口对英法“斡旋有功”,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该条约还规定中俄西段边界为“尚在未定之交界”。后来又以此为依据,

7、于1864年10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部巴尔克什湖以东、以南44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71年,俄国利用中国西北边疆危机,借口“安定边境秩序”,出兵强占中国伊犁地区。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也称《伊犁条约》)。以后又签订了《伊犁界约》等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可结合教科书“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和“沙俄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加以介绍。可让学生比较英法与俄国侵略中国的不同特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必然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