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广电的风险

三网融合广电的风险

ID:36311613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9

三网融合广电的风险_第1页
三网融合广电的风险_第2页
三网融合广电的风险_第3页
三网融合广电的风险_第4页
三网融合广电的风险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网融合广电的风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网融合”中的广电系统风险  作者:包冉  2010-9-5  三网融合带给广电的真正挑战,并不仅仅来自于电信和互联网的外部竞争,归根结底还在于行业自身的治理结构、技术判断和应用架构,这是全行业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三网融合”中的广电系统风险   经过漫长的博弈和等待,“三网融合”终于进入快速的政策实施和试点阶段,兴奋与冲动、纠结与惶恐,弥漫在行业上下。   行业内外,目前讨论与关注的焦点议题,包括“双向进入的竞争博弈”、“播控权的归属”、“分级新媒体平台(如IPTV、手机电视)的建设”、“破解条块分割、有线网络全国整合”、“新媒体关系下的台网联动”……等等不一而足。   研究“三网

2、融合”对广电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致可以沿着三个维度展开,即外部竞争维度、内部风险维度和发展维度。不同的出发基点,演化出不同的逻辑路径,彼此交错、殊途同归。   沿内部风险维度展开,面对“三网融合”带来的全新形势,广电行业都面临哪些系统风险?解答这样一个内生性问题,就需要辩证的看待广电的发展历史、分析现在、展望未来;其中,主要包括行业治理结构、技术判断和应用架构三个方面。古人云,“内圣而外王”,欲克服融合挑战,不仅仅是面对外部竞争的见招拆招,更重要的是回归本源,探究行业自身的救赎之道。系统风险1:行业治理结构的颠覆与重构   治理结构,是源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法学解释,即公司权力机关的设置、

3、运行及权力机关之间的法权关系。   扩而展之,将公司治理结构的理念放大到行业范畴。不妨认为,行业治理结构即行业权力的分配、运行及权力主体之间的法权关系,并衍生出一系列的商业、文化和其他关系。   中国广电行业,关于其治理结构的轮廓素描,通俗说法是“条块分割、四级办台”,即“与行政区划相对应的属地管理”+“与宣传喉舌功能相对应的垂直监控”。由此,衍生出播出机构的卫视频道和地面频道之分野、网络承载与落地费体系、广告运营与收视率指标体系等一系列行业内的商业关系;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中,形成局、台、网、总台(集团)等一系列交错的角色定位。   在近些年有关文化体制改革、广播电视数字化与“

4、三网融合”的讨论中,这一行业治理结构屡遭诟病,几至被简单地与官本位、垄断、行动迟缓、不思进取画上等号,很多时候亦被简单视作“广电落后于电信”的根本原因。   存在,即有其合理。纵观历史,1983年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是形成这一行业治理结构的历史原点。时任广电部部长的吴冷西,在会议讲话中重点提及了“关于四级办节目、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关于开展多种经营,广开财源的问题”以及“部和地方厅、局的关系”等问题。由于符合当时的客观环境和广电技术特征,一系列新决策很快推行下去,并激活了行业发展积极性,快速普及了广播电视覆盖,并奠定今天的基本行业架构、基本商业模式(以广告为主、网络为次

5、,文化与多种经营为辅)和基本管理体系。   从技术特征上看,传统广播电视的传输覆盖手段,主要包括地面无线和有线网络传输,具有相当强的地域特征,这也构成了“四级办台”的技术基础。   在“三网融合”之前,卫星传输以及卫视频道的兴起,曾对稳定行业治理结构进行过一次有限重构,但在政策管制下,依然保持着鲜明的属地管理特征(有限的、主要以行政区划供应的上星资源,129号令对直播星到户的控制,通过本地有线网络的接收-转发机制),并快速形成了激烈但可控的卫视竞争格局;反过来,只能通过本地有线网络入户的政策限制,又强化了网络运营的属地化特征,并建立起稳定的落地费商业模式和运行体系。   在“三网融合”

6、之前,有线网络的省级整合,亦曾对稳定的广电行业治理结构产生过有限重构。但是,在“存量不变、增量分成”和“优先保证本地播出机构传输”的阶段性妥协机制下,省级有线网络整合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是从属于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为“三网融合”进行体制准备的阶段性任务。   今天,当全行业跨入“三网融合”实质阶段,互联网(公网)的崛起、普及和深化,正推动广电行业治理结构面对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颠覆和重构!   互联网电视是个典型的例子。虽然根据《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以及一系列互联网电视政策规范,通过集成平台和内容平台牌照机制予以监管,并对内容入口(电视门户)和电视机内置客户端机型进行约束,但永远无法规避

7、互联网的通达性和扁平化。其直接后果,是彻底颠覆了电视播出与覆盖的属地化管理,只要具备合适的终端和互联网公网接入条件,就可以收看全国任何地区的任何一个频道,不管其是卫视还是地面频道,亦或甚至是“自媒体”频道(用户自创内容的上传分享)。   这仅仅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接下来,与传统收视率统计体系相挂钩的广告经营模式、与本地覆盖率相挂钩的有线落地费经营模式、与数字电视专网相挂钩的条件接收(CA)模式、与属地管理相挂钩的内容监管与控制模式,必然相继土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