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ID:36637258

大小:3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3

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1页
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2页
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3页
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4页
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目前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已成为全世界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最为有效的方法。HAART疗法的毒副反应如HAART相关的高脂血症,逐渐成为了艾滋病治疗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从西医和中医两个方面阐述了艾滋病HAART后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关键词】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高脂血症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传染性强。目前HAART已成为全世界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最为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HAART药物都具有短期或长期的不良反应。由于艾滋病患者

2、要长期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因此HAART疗法的毒副反应如HAART相关的高脂血症,逐渐成为了艾滋病治疗中的一个突出问题。11  高脂血症即脂代谢紊乱,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含量超过正常标准,或高密度脂蛋白(HDL)在血液中的含量过低。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如何防治艾滋病HAART后出现的高脂血症,对于提高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疗效、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终点事件、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

3、重要意义。  1西医对艾滋病HAART后高脂血症的认识  1.1临床表现HAART可导致脂代谢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脂肪分布异常:①周围性皮下脂肪萎缩:多见于面部、四肢及臀部;②向心性脂肪堆积:多见于腹部、胸部、颈部、背部,形成所谓“水牛背”及脂肪瘤。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  1.2研究进展艾滋病患者一旦开始HAART疗法就必须终身坚持使用,于是药物的毒副作用逐渐显现出来。HAART药物中的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蛋白酶抑制

4、剂(PIs)以及两者联合使用后引起的脂代谢紊乱是较为常见的毒副作用,在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发病率平均可以达到50%(11%~83%)。李在村等[1]认为虽然NRTIs特别是司他夫定(d4T)可以引起脂肪分布异常,但最容易引起脂肪分布异常的还是PIs。Capeau等[2]认为在脂肪代谢紊乱的诱发因素中,HIV感染和HAART应用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临床实践中发现HIV感染可以与HAART药物相互作用,共同引起脂代谢紊乱等毒副反应。关于HAART可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以及对其进行诊断评估的检测指标,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11  西医治疗

5、高脂血症的常用药物有他汀类: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贝特类:如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吉非罗齐等;烟酸类:如氧甲吡嗪等。郝红[3]选取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分别治疗高脂血症患者78例,用药12周后结果显示二者均有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和显著升高HDL-C的作用。辛伐他汀降低TG和升高HDL-C的疗效较普伐他汀更为显著。陈红英等[4]将171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辛伐他汀组60例,苯扎贝特组54例,联合治疗组57例。分别给予辛伐他汀片、苯扎贝特片、辛伐他汀片加苯扎贝特片,疗程为6个月。结果显示联合应用辛伐他汀片和苯扎贝特片,可以使

6、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的LDL-C、TG和TC下降,HDL-C升高,主要血脂参数达标效果优于单药效果。赵进等[5]观察75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口服烟酸缓释片,采用前后自身对照方法,治疗12周后TG降低显著(26.9%),HDL-C升高明显(28.2%),可见烟酸缓释片能全面有效改善血脂异常,尤其可以升高HDL,降低TG。总之,西医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2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2.1病因病机中医并无高脂血症的名称,结合高脂血症的病理生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痰浊”“淤血”11的范畴。乔振纲等[6]认为高脂血症的主要病因为饮食不节,伤及

7、脾胃,脾气虚则无力行血,而致淤血阻滞;脾运失常,水谷肥甘之物过剩,不化生气血精微而生为痰浊;痰浊淤血阻滞脉道管腔,阻碍气机运行。因此本病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张爱玲等[7]认为高脂血症病机主要为脾、肝、肾脏腑功能失调,湿痰浊淤互阻,壅滞气机,阻塞脉道。马中建等[8]认为脾运不健,精微浊化凝聚为水湿痰饮而变生脂浊,侵入血液,阻滞脉道,导致痰淤积聚血中,形成高脂血症。张金生[9]认为本病病机为肝失疏泄直接造成脂质的生成输布障碍,继而影响脾胃的纳运和肾之藏精功能,进一步造成膏脂的吸收、输布、代谢异常,使浊脂内生,侵及血脉,导致血脂升高而发病,属本虚标实之证

8、。康广盛等[10]认为本病病位在血脉,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指脾肾两脏虚损,肝失调达;标实为痰浊、淤血、气滞,其病因多为饮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