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i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ID:36688505

大小:725.51 KB

页数:81页

时间:2019-05-10

i心理危机干预培训_第1页
i心理危机干预培训_第2页
i心理危机干预培训_第3页
i心理危机干预培训_第4页
i心理危机干预培训_第5页
资源描述:

《i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i-心理社团“危机消防队”活动培训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技能训练主讲教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临床心理师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王莹彤2012.12.11关于本次培训的伦理问题本次培训中涉及的一切本校的案例(尽管当事人已经去世或毕业),都是供大家学习危机干预知识所用,请大家尊重当事人,离开教室后不要通过任何途径传播、评论该案例中的当事人。本次培训中涉及的外校案例,亦请大家尊重当事人,不要打听、询问案例中当事人的情况。谢谢大家的合作!热身: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小测试请大家判断下列危机干

2、预观点的正误:经常说要自杀的人往往不会自杀。大多数自杀发生前没有预兆。性格外向的人往往比性格内向的人更不容易自杀。与有自杀倾向的人讨论自杀的问题可能会引发他下决心自杀,或者提示他如何成功的自杀。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指人在面临自然、社会或个人的突发的、重大事件时,由于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知与体验,所出现的情绪与行为的严重失衡状态。面对各种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人们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都应该看作是“对不正常情景的正常反应”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临床

3、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帮助当事人或当事人群体平衡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情绪和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校园心理危机的种类一、与学校成员相关的自然灾害性事件二、与学校成员相关的社会恶性犯罪事件三、与学校成员相关的社会重大灾难事件四、校园内发生的暴力、冲突、伤害事件五、校园内发生的自杀、自虐、自残事件社会重大灾难事件师生群体的:交通安全事故、卫生(食品)安全事故、火灾事故、建

4、筑物倒塌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传染性疾病、大型集会管理事故等。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恶性伤害事故,而这些事故又同时大面积地影响到校园内的各种成员。师生个体的:家庭变故:住房搬迁、父母离婚、亲子冲突、亲人死亡、亲人疾病、亲人疾残疾……个人变故:严重疾病、重大事件挫折、学业挫折、异性交往挫折、师生交往挫折、违纪违规处分、遭遇恶性伤害事件(生理的、心理的、性的)……哪些人需要接受心理危机干预?按过程分类:预防性干预——特殊情景中的校园成员引导性干预——校园内的“高危”人群维护性干预——经历了危机事件的人

5、群发展性干预——校园内的全体成员特殊情景新生入学重大考试违纪处分重大活动(军训、运动会、文艺汇演、各种竞赛、外出活动……)分班毕业活动……高危人群:重型心理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癔症哪些人需要接受心理危机干预?按对象分类:当事人的心理危机干预——一级与当事人相关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二级当事人亲属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三级讨论:北京中德格式塔班的培训中发生的一幕,是督导师们冷血,还是专业?当事人或人群与当事人相关的人或人群与当事人相关的亲属人群青少年正值人生花季,青少年比成年人自杀率低,这一说法正确

6、吗?事实恰好相反,18—23岁这一段,是自杀率较高的年龄区间。我们还不明白这里面的原因,相信生物学因素可能是次要的,社会和发展的因素是主要原因。大学生恰好处在这个年龄段,所以更应该加倍注意。18-23岁是自杀的高峰期大学生自杀率此前国内研究者有关大学生自杀率的估计:南京危机干预中心:20/10万(樊富珉,2002);崔玉华等:9~24/10万(崔玉华,1998);翟书涛:同龄人的2~4倍(翟书涛,1997);徐建军:2/10万(徐建军,2004)中国某省大学生自杀的基本情况自杀干预专题自杀与心理社

7、会因素自杀与心理疾病自杀与躯体疾病自杀与文化自杀与心理社会因素①人际关系问题;②被抛弃或被拒绝(家庭,挚友);③丧失;④工作和经济状况;⑤不良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因素。自杀与精神疾病各种类型的抑郁、精神分裂症、酒中毒、人格障碍、神经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自杀与躯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艾滋病、病程迁延、久治不愈的躯体疾病可导致自杀。自杀与文化自杀事件一般是没有先兆可寻的,这一说法正确吗?其实大部分自杀者都有一些信号,有的是求助,有的是矛盾和犹豫,有的是作出最后的安排。如:跟好友道别,兑现承诺

8、,将贵重物品送人等等。问题是周围的人往往缺乏警觉,未能及时领悟这些信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使人去实施自杀吗?其实除了极少数冲动型自杀案例,多数因小事自杀者,事前都有累积的“大问题”。例如长期的病痛,精神病问题,连续遭遇挫折或丧失。小事只是一起着一个“扣扳机”的作用。事例:一次路考不过就跳楼的女生。威胁说要自杀者往往不会真的自杀,这种说法正确吗?的确有以自杀来威胁以控制别人的事情,但向人吐露自杀念头往往也是矛盾冲突的表现。对于许多青少年,这是求救的信号,是希望得到关心和协助的信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