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传》有感——三泉中学赵秀明

读《曾国藩传》有感——三泉中学赵秀明

ID:36756180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4

读《曾国藩传》有感——三泉中学赵秀明_第1页
读《曾国藩传》有感——三泉中学赵秀明_第2页
读《曾国藩传》有感——三泉中学赵秀明_第3页
读《曾国藩传》有感——三泉中学赵秀明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曾国藩传》有感——三泉中学赵秀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曾国藩传》有感三泉中学赵秀明这本书大概论述了曾国藩一生的功与过.探究了其内心的历史负荷与无奈,评价其文化史上之地位。里面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曾国藩在近代史上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就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中国最

2、有影响力的两个政治家一个毛泽东,一个蒋介石,都对他推崇备至。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在太平天国运动时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那么他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人们眼中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呢?我希望能在《曾国藩传》中寻找到答案。一、读书作为曾子的后人,曾家祖祖辈辈都是半耕半读,有书读天赋的小孩从小就让他以读书为业,目的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不会读书的就务

3、农,以供养全家。因此,在曾国藩还是孩提时,就背负起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重任。让人佩服的是,当他三次参加院试而不中后,他没有消沉,而是为自己改名“涤生”,意思是:洗涤自己、重获新生;立志“不考取功名不成家”,直到二十三岁考中秀才后才娶妻生子。更可贵的是,他中进士、点翰林后,仍然一如既往地玩命地读书。他拜唐鉴为师,研读程朱理学,开始钻研考据学,同时还注重诗词歌赋的写作,不断地弥补自己学识的缺陷,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终于以渊博的知识闻名整个翰林院。在自己的低位与财富都到达了一定高度后,仍然孜孜不倦的从书中学习知识,这在当今社会都是很难得的

4、品质。二、修身曾国藩作为一个政坛上的大人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政客最为显著的地方,是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促进仕功的建立。并终身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座佑铭以自勉。其进入翰林院后,并不急于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心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拜倭仁为师,开始“正心”“修身”。他天天写日记,晚上临睡前,把一天来所为的事,不分大小逐一记下来,然后问一问自己,今天所作的哪些符合正人君子的行径?哪些不符合正人君子的要求?这一习惯曾国藩一直保持到临死前的一晚。正是他对自己近似苛刻的检点,完善了他的人格,塑造了“曾

5、国藩人格”魅力。曾国藩的人格修养,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诚。敬,静,谨,恒”五个字看似简单,但是曾国藩坚持了一生,也由此造就了其完美的人格。三、用人曾国藩认为导致晚清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吏治的腐败,而吏治的败坏又源于人才的缺乏。“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他将人才问题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把选拔、培养人

6、才作为挽救清王朝危机的重要措施。正因如此,他十分注重发现和举荐人才,只要确有特长,哪怕此人给他的印象不佳,甚至心存隔阂,他都不会以个人好恶决定取舍。他认为“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德而无才,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则近于小人。”“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人才以培养而出,器识以磨砺而成”。“世上之人,其聪明才力相差不太远,些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贤主更生异人”。当时聚集在曾氏之幕府中有百人之多,有文学、军事、法律、算学、天文、洋务、机器制造等,几乎集举国

7、人才之精华。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他们中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他们的成长与进步,曾国藩功不可没。四、带兵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曾国藩信奉“惟有德者能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8、”。所以持“宁可错杀,不可轻放”,谓之“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曾氏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求战守尚在次之。选择哨官营官,以“朴实稳当”,是第一义。须重在实心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