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代文学、南北朝民歌、骈文和散

陈代文学、南北朝民歌、骈文和散

ID:36915806

大小:539.81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5-10

陈代文学、南北朝民歌、骈文和散_第1页
陈代文学、南北朝民歌、骈文和散_第2页
陈代文学、南北朝民歌、骈文和散_第3页
陈代文学、南北朝民歌、骈文和散_第4页
陈代文学、南北朝民歌、骈文和散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代文学、南北朝民歌、骈文和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陈代文学陈代主要作家大都经历了梁陈两个朝代,并且大都在梁代就开始了创作活动,所以,陈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梁代文学的道路继续发展的。由梁入陈的徐陵、阴铿、张正见、江总,和由梁流寓北朝的庾信、王褒等人,虽处于异域,但时代相同,他们共同构成了南北朝文学向唐代文学过渡的重要环节。在陈代,尤其是陈后主(陈叔宝)的宫廷文学集团中,宫体文学仍然很盛行。陈代宫体诗比梁代更加艳丽,语言更加绮丽,描写更为直露,却缺乏真正的生命热情。陈后主、徐陵的诗风的确与萧纲、萧绎、徐摛一脉相承,陈时诗风比梁后期更为浮艳,当然写作宫体诗的多是以陈后主为中心的宫廷文人,如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

2、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陈代诗歌的代表性的诗人,除了陈后主外,有徐陵、阴铿、江总等人。徐陵(507-583),字孝穆,年轻时与父亲徐摛一起出入于萧纲门下,是宫体文学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专收艳体诗的《玉台新咏》就是他奉萧纲之命编成的。他与庾信并称为“徐庾”,而所谓“徐庾体”,有时被当作宫体的代名词。除了宫体诗外,他还有几首乐府题的边塞诗。阴铿(生卒年不详),与何逊齐名,并称“阴何”,从杜甫的“苦学阴何颇用心”,到陆时雍所谓“阴何气韵相邻而风华自布”(《古诗镜》),宋明清几代的诗人

3、和诗论家都将阴、何作为初唐沈、宋的先声。黄伯思称阴铿“乃沈、宋近体之椎轮”(《东观余论》),许学夷说阴铿“五言声尽入律”(《诗源辩体》)。清陈祚明对他的诗歌成就更是赞美有加:“阴子坚诗声调既亮,无齐、梁晦涩之习,而琢句抽思,务极新隽,寻常景物,亦必摇曳出之,务使穷态极妍,不肯直率。此种情思,更能运以亮笔,一洗《玉台》之陋,顿开沈、宋之风”(《采菽堂古诗选》)。阴铿身当宫体诗风靡之时能独异时流,很少写那种铺锦叠绣的诗歌,声调婉啭而浏亮,风格流丽而清新。有些阴诗在句型上多为八句或十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的两联或三联基本上为偶句,平仄也大体上合律,如: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4、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晚出新亭》依然临送渚,长望倚河津。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闉(yīn)。——《江津送刘光禄不及》以上也是阴铿的一首名作,诗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远去的帆影,和江边萧瑟的秋色,诗人送别不及,孑然一身,怅惘若失,真可说是一幅清空淡远的图画。大抵阴铿诗写景成分较何逊更多,画面感更强,而语言的雕琢痕迹较浅,有一种清灵的感觉。可惜传世的作品很少。北朝文学西晋灭亡后(316),司马氏在江南重建政权,史称东晋。在北方,从刘渊建国,到北魏统一北方(304-439)的130多年,各少数民族

5、的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割据中纷纷建立政权,历史上叫做十六国时期。420年,东晋权臣刘裕废东晋,自立为帝,国号宋。自此之后,南方相继经历了齐、梁、陈。这四个朝代统称“南朝”。历史上所说的“南北朝”始于宋武帝代晋建宋(420),终于隋文帝杨坚平陈统一全国(589)。“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朝文学由于历史、社会和地理的原因,呈现出与南方文学某些不同的特色,《隋书·文学传序》曾比较过南北文学的不同风格:暨乎永明、天监之际,太和、天保之间,洛阳、江左,文雅尤盛。彼此好尚,雅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溯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

6、,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十六国和北魏初期没有留下像样的文学作品,到北魏中后期才产生了像温子升(495—547)这样较著名的作家,北齐时又有邢邵和魏收,他们三人后世合称为“北地三才”。温子升、邢邵和魏收属北朝诗人中的“土著”,而庾信、王褒则是北朝诗人中的“移民”。南北诗风的融合在“土著”诗人那儿表现为对南朝诗歌的倾心模仿,在北朝“移民”诗人那里表现为塞北自然环境、社会氛围及民俗风情对他们诗情诗境和诗风的深刻影响。庾信的诗文便是南北融合的结晶,这位早年的“南朝才子”,晚年的“北朝羁臣”,他特有的才华与阅历使他能集南北之长,因而也只有他的成就可“穷南北之胜”(倪璠《注释庾集题辞》

7、)。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正值梁“五十年中江表无事”之际(《哀江南赋》),其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书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徐陵和庾信并为东宫抄撰学士,庾家父子与徐家父子一同出入宫庭,诗风又都香艳绮丽,所以人们将他们的文学风格并称为“徐庾体”。侯景作乱台城陷落后,庾信逃往江陵,后奉梁元帝萧绎之命出使西魏,在长安期间正值西魏灭梁,被迫滞留北方。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