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ID:36991861

大小:21.6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5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_第1页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_第2页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_第3页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_第4页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富源县后所所镇中学张家建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必须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作为核心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逐步从传统和封闭走向现代和开放。那么,政治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笔者认为,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相对应的开放式教学,是我们突破传统束缚,打开教学门扉,使教学融入生活,实现课程改革新目标的必然选择。一、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就要求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1.寓教于乐。在讲“合作精神”

2、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游戏----撑杆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站成一排抬起双手与胸齐平,手心相对,五指并拢,大拇指下放,把一根长杆放在所有人食指处撑好,要求大家把杆子下移至地面处,然后上移至原处。在这个过程中,若谁的食指离开杆子,便被罚下,若每组罚下三人,就是失败。其间同学们可以商议,看哪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游戏特别强调所有人的一致性,结果虽然每组学生都很用心,但大多数组在开始不久就把杆子举过了头顶,然后就相互埋怨。每组做完后老师借此告诉大家,合作要求有一个领导,步调要一8致,不能只考虑自己;出现问题就相互埋怨,只会把问题越搞越乱,不会把问题解决好。只有在相互理解,共同探讨失败原

3、因的前提下才能找到成功的出路。最后老师挑选几个同学做示范,告诉大家这个游戏是可以成功的,打消同学们认为老师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的疑虑。这个游戏很有教育意义,学生乐于参与,认识很明确,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精神,加深了对合作重要性的认识。2.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间的相互教育功能。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让你感动的生命展示会”的作业,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报纸和听闻等,每人介绍一种让人感动的生命,并说明令人感动的原因。同学们找了很多,如深海动物要承受巨大的海压和漆黑的世界,南北极动物要经受极度的寒冷和刺眼的阳光,迎客松能在石缝间求得生存,小草能在柏油路

4、的间隙求得生存,仙人掌能在极度缺水的沙漠求得生存,残疾人能参加各种运动会等等。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种生命,让学生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从而鼓舞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做生命的强者。3.利用现代媒体、影视作品进行教学。如在讲“成功者的品质”时,可以结合影视作品。如《阿甘正传》展现执著有助于成功。在讲“生命的脆弱”时播放交通事故、天灾人祸的影片,这都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在讲“关爱身边的环境”时,放《后天》的一些片断,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不关爱身边的环境,会受到自然8的惩罚。还有一些歌曲也可拿来一用,如迈克·杰克逊的《地球之歌》等。4.增进师生情感,师生共同成长。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

5、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每个学生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5.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优美动听,要注意模仿影视演员、相声演员的语言技巧,音调和节奏也不能太单一,要抑扬顿挫。老师每一个真诚、善良、会意、由衷的微笑,饱含着对学生

6、的尊重、鼓励、赞许、支持、关怀和同情的真挚感情,学生从中获得奋发向上、克服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力量。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围绕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中心而因材施教,总可以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达到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奠定基础。二、重视在备课中充分体现其开放性8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明确教学的任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顺利有效地进行学习做好准备。新课程要求注意备课的开放性和科学性。首先,备教材《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教学的指南,教材是教学传递过程的主要

7、载体,我们必须重视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要明确《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知识的要求,要从教材要求的具体内容出发,把握这些知识在整个节、章或网络体系中的地位,从而认识其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其次,备学生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情况,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过去的学生相比,现在的学生更有朝气,更有活力,兴趣更广泛,接触面也更广。他们总是站在时代最前列,他们始终关注社会,他们敏感敏锐。所以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