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芒芒教授:语文课堂形态的特征

朱芒芒教授:语文课堂形态的特征

ID:37040358

大小:156.50 KB

页数:130页

时间:2019-05-11

朱芒芒教授:语文课堂形态的特征_第1页
朱芒芒教授:语文课堂形态的特征_第2页
朱芒芒教授:语文课堂形态的特征_第3页
朱芒芒教授:语文课堂形态的特征_第4页
朱芒芒教授:语文课堂形态的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芒芒教授:语文课堂形态的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谈语文课堂形态的特征朱芒芒当前,课堂教学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即从“教的课堂”转变为“学的课堂”。要从“教的课堂”转变为“学的课堂”,从“热闹型课堂”转变为“有效型课堂”,首先要明确:“有效学习”的原则:(1)设计出能使教师与学生安心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2)学习的课题、内容、方法和评价均适于学生的学习;(3)在活动性的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根据这个原则,语文课堂的具体形态应具有的特征:一、课堂是健康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处理得当;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融合。二、课堂是实在的:去掉水分,去掉非语文因

2、素;减少伪问题和伪活动。三、课堂是多元的:从学情出发,依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相机运用各种适宜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课堂教学形态的核心体现:有效地帮助学生得到提高。1.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以此确定教学的起点。2.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以此确定教学的重点。3.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如阅读方式(精读、跳读、略读、浏览),理清课文结构,分析行文思路。如对语言的理解、感受、揣摩和品味;鉴赏表现手法产生的效果。4.注重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即时的课堂观察和课堂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3、。1.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以此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首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建构,以此确定教学的起点,即“以学定教”。要研究学生的已有的学习经验(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预习的成效),确定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还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具有的“学有所得”“学有提高”的权力和潜力。即在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建构的基础上,在课堂上不断补充、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建构,切实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提高”。文本研读课例:《今生今世的证据》执教:南京2

4、9中陈莉老师一读梳理文脉“我”寻找到哪些“今生今世的证据”?“我”追寻这些证据想要证明什么?“我”在寻证时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师:找找作者在文中写了他哪些“今生今世的证据”。生:住的地方。师:具体写了什么?生:院墙,树,圈棚,炉灶,草。生:朝南的门洞和窗口,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破瓦片,泥皮,泥皮上的烟垢和灰、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师:能不能概括一下?我们要学会阅读中的概括。生:曾经生活过的场景。师:是的。“我”追寻这些证据想要证明什么呢?生:证明作者“曾经的生活”,证明“一个人内心的生存”。师:这位同学看

5、书细心,回答有理有据!很好。曾经的生活,内心的生存。作者在哪里的“曾经的生活”?生:乡村、村庄。师:这些证据都激活了刘亮程极富个人化的关于村庄生活的记忆。(板书:村庄旧物内心记忆)那么,这段村庄里曾经的生活、曾经的内心是作者人生哪个阶段的?生: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师:对。这个阶段是作者人生初长成的时期。所以作者想要证明自己的当初的生命存在其实也是生命的成长。(板书:生命的存在成长的印迹)师:我们有没有发现,作者在追寻证据的时候情感并不是一层不变?在文中找出抒情性的语句或者语段,自己读读,品味,并概括

6、作者在寻找这些证据时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生:困惑和挣扎。师:从哪些方面看出作者的困惑和挣扎?生:作者用了大量的疑问句。师:疑问句式的确显示出作者内心的不确定性,一种挣扎感。你的感觉是对的。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的思路,把作者的情感概括得完整些。生:作者先写后悔,“我走的时候,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再写“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再后来写觉得一切都很“虚无”,“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师:你概括得非常好,作者先写后悔,怀念;再写时间慢慢延伸,遗忘点点袭来,回忆渐渐错位

7、而产生的对过往的怀疑。不过,文章最后一句是不是写了虚无感?生:并不一定是“虚无”,“当家园废失”是假设句。而且作者用问:“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作者有些迷惘,因而提问。师:有道理。作者想说的是,什么时候才是虚无的?生:家园废失的时候。师:说得很好。在作者看来,物质的家园“面目全非,行将消失”,直接会导致精神家园的坍塌。“家园废失”既指物质的家园——村庄,又指精神的家园——灵魂的安放。作者非常忧惧。文中用了这么多疑问句,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作者对物证变化甚至消失、对记忆模糊甚至错位而产生的精神

8、困惑,也是追问和思考。这种追问、思考也引发读者对生命成长的意义的追问、思考。(板书:后悔、怀念——怀疑、迷惘——忧惧、追问)读到这里,基本了解了文章脉络。课例:《今生今世的证据》陈老师的这堂课在设计之前有一个“前测”,借以了解学情。第一个教学环节“一读梳理文脉”前两个问题的设计都是依据学生“前测”生成的问题。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又时时进行有效的交流对话。比如“作者的心路历程”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困惑和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