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37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37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含解析)

ID:37139739

大小:31.8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8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37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含解析)_第1页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37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含解析)_第2页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37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含解析)_第3页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37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含解析)_第4页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37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37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天天练37 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基础过关一、[2019·皖北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 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指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他为师。后来他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

2、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地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C.颈联中的“明月”两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说法有误,由诗歌内容来看,诗中抒发的并非

3、“闲望”的悠闲之情。C项,“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有误,“没”指消失不见,根据“孤帆”可知这是一只小船,慢慢地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才符合常理和诗歌意境,从诗中看不出“疾驰前进”的意思。D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上是感叹没有哪个渔人像太公那样贤能,实则是自叹不受赏识,没有太公的际遇。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雨、鸣蝉三种意象。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如答“动静结合”“声色结合”也可)画面: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勒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雨后

5、黄昏图。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的写景角度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动静角度、声色角度(视听角度)、虚实角度、观察视角等。颔联上句写雨后残阳,是视觉角度;下句写秋日蝉鸣,是听觉角度。视听结合,描绘了秋日雨后黄昏的静谧。对于“描绘了一幅……画面”类问题,回答时需总括景物意境特征,并具体描绘画面。知识拓展: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常见作用(1)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就会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意境。(2)借景抒情,为情铺

6、垫。诗歌中的意象可为抒情蓄势做铺垫,使情感的表达水到渠成。(3)抒情载体,寄托情感。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诗人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物、景,是诗人抒怀的一种凭借。(4)贯串全诗,成为线索。意象作为诗歌的线索,把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贯串在一起,融情于景,浑然天成。二、[2019·陕西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阙'题①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 ①原题已佚失,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入此诗时就没有标题,后人加“阙

7、题”两字。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描写,写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绵绵不绝。“长”字用得精妙,一下子就把“春”这个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B.颔联从细微处写青溪春景,把镜头对准溪水中的花瓣,用“时有”“远随”两词,暗示青溪上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落英缤纷的景象,但“落花”流露出感伤之情。C.尾联在表达上有创意,“幽映”“清辉”一般用来写月光,而这里表现日光,足见柳树的茂密、书斋的幽深,使日光有月色之感。D.本诗的写作线索是作者自己空间方位的变

8、换,即作者在自己的山居活动中,选取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镜头加以勾勒,从而表现自己的心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流露出感伤之情”错,从整首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内心愉悦,毫无感伤之情。4.诗的后四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