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写人之妙

古诗鉴赏:写人之妙

ID:37309386

大小:3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1

古诗鉴赏:写人之妙_第1页
古诗鉴赏:写人之妙_第2页
古诗鉴赏:写人之妙_第3页
古诗鉴赏:写人之妙_第4页
古诗鉴赏:写人之妙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写人之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写人之妙“如鹤立”三字采用比喻手法,把老人急切渴望云开日出的姿态描绘地极富表现力。“如鹤”首先与老人的白发有关,其次“鹤立”的姿态有给人一种持久、执着的感觉老人是久久伫立,急切望晴。这种近乎绘画的人物塑造,较之直接的叙写,更为形象可感。诗歌中任务形象的塑造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常见诗中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的旷达名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逸高人。渴望建功、献身边塞的报国志士,活泼机警,热情淳朴的天真孩童。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小吏,慷慨愤世、

2、报国无门的落寞英雄;送别羁旅、思亲念远的天涯游子,孤独落寞、容颜易老的闺中思妇。一、正面描写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   映:遮映赏析  这是一首诗把一个儿童的形象塑造的别有情趣。一二句写形,“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诗人对这垂钓小

3、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三四传神,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遥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问题: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答案: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

4、表面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二、侧面衬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赏析:这首诗的人物塑造,不是那么直接,诗人守信描写了陆鸿渐新家的环境,突出一个特点:幽静。虽然离城不远,但路已经是野外小径,而且周围满是桑麻。这里的桑麻暗示陆鸿渐生活上是可以自给自足的,这也是成为隐士的重要条件。当然隐士重要有自己的标志,那就是菊花了,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后,

5、菊花就成了隐者的象征。陆鸿渐迁来以后马上种上一些菊花,到了秋天,还未开花,但这已经可以是隐士的标志了。诗人去轻扣他的柴门,不但无人应答,连机警狗吠声都没有。寻人不遇,或许诗人有些失落,但立刻转身回去,有有一些不甘,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吧。邻人回答让我们想起了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陆鸿渐到山中去了,经常要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一个“每”字,让我们可以想象邻人对陆鸿渐整天流连山水的迷惑不解,更可以侧面烘托出陆羽洒脱不羁的高人逸士风范。 问题: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6、?请简要分析。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以境衬人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7、。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解析:陆游生逢北宋为金人所灭之际。轻壮年时期一心向往恢复中原失地。但朝廷主和苟安,自己贬谪赋闲,一生的理想和愿望只能变成满腔忧愤,在一篇篇诗词中表露出来。这首词便是晚年退居山阴以后抒写忧愤情怀的名篇。追忆当年,曾经“匹马戍梁州”,“万里觅封侯”,暗用班超典故,写出自

8、己当年意气风法之状。“关河梦断何处“,则告诉我们:当年立功封侯的渴望,今天只落得一场梦幻,老旧的战袍布满灰尘,怎不让人感慨无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字句排比,给人以时间的紧迫感,“胡未灭”自己却已双鬓凋零。本该气吞胡虏,现在却只有白白流泪,“此生谁料”,当年壮怀激烈,如今却只能是“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对国事无能为力。主观想建功立业,客观却是终老家园,此间矛盾无法解决,但谁愿意过这样矛盾的日月,此处戛然而止,更能发人深思。  高考对接: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