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结句之妙

古诗鉴赏:结句之妙

ID:37309388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1

古诗鉴赏:结句之妙_第1页
古诗鉴赏:结句之妙_第2页
古诗鉴赏:结句之妙_第3页
古诗鉴赏:结句之妙_第4页
古诗鉴赏:结句之妙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结句之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以景结情之妙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风吹雨入寒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这种“以景语结情语”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1、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阳

2、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人沈义父说:“以景结情最好”,“含有余不尽之意”。(《乐府指迷》)“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一联恰好如此,诗人没有接续上文去写实景,而是拓开一笔,写了想象,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这样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令人神驰遐想。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显然,诗人暗用了这

3、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多么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啊!2、别房太尉墓唐代: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这一联中“唯”字贯两句,意思是,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这两句收尾,显得余韵悠扬不尽。诗人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引人联想: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亦似哀乐阵阵。此时此地,唯见此景,唯闻此声,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3、旅夜书怀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

4、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高考对接: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注】徙倚:徘徊

5、,流连不去。(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2005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

6、照长城。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分析: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

7、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经典模拟题: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简析这首清词结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尝试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分析“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句的语言特

8、色,即诗句使用的修辞、诗句中景物的关系等,然后还要结合诗句的主旨和情感进行分析。答案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即以景结情。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