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功夫哲学

孟子的功夫哲学

ID:37315985

大小:7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1

孟子的功夫哲学_第1页
孟子的功夫哲学_第2页
孟子的功夫哲学_第3页
孟子的功夫哲学_第4页
孟子的功夫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的功夫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孟子的功夫哲學摘要:本章將進行孟子特殊型態的本體功夫之義涵的解明,藉由基本哲學問題研究法,將孟子哲思的基本型態放在一個儒佛會通的義理間架下再予揭露,從而指出一個儒佛會通之義理可能的方法論分析架構,藉此重新定位孟子哲學在中國哲學發展上的創造性貢獻,及孟子哲學型態如何在儒佛會通問題上具有的重要義理同異之辨的關鍵地位。文中將指出,孟子的盡心說即是一本體論進路的功夫哲學之標準範型,而其養氣說的功夫哲學,表面上是基於氣論而建構的功夫哲學,實質上卻並非真有貢獻於宇宙論進路的功夫哲學者,這是因為孟子的世界觀相較於佛教哲學而

2、言仍是一個樸素的世界觀,因而孟子哲思最有貢獻於中國哲學義理建構發展者仍為本體論進路的功夫哲學,也正由於此一功夫理論的根本型態的認識,使得當代中國哲學工作者以為一切道佛領域中的心性功夫即本體功夫者,皆是孟學的傳衍,從而使得儒佛異同的問題取得了由心性功夫進路的大量探討材料,本章之作即將指出此一和會儒佛之理論進路由於忽略了對於相應於本體論建構的宇宙論體系之併合考慮,是以不能準確察覺儒佛之相異之處乃在整體世界觀的別異之上,更進而忽略了儒佛境界哲學的根本不同,此一儒佛理想人格型態之差異實難由本體功夫之相似即得和會。一、

3、前言本章將討論功夫哲學在孟子哲學思想型態中的一個展現,並將藉由孟子盡心的本體功夫之舖陳,而揭露一個儒佛之間的義理異同問題之探究。亦即本章將在中國哲學的範疇內進行中國大乘佛法與儒學傳統的哲學對話,其中佛學部份我們將以天台、華嚴及禪宗三者所透顯的佛學氛圍作為論理的基礎,此三家大乘宗派可謂為中國本土文化情懷中孕育而出的最見精微之佛教哲學,其與中國傳統儒道哲學有著許多共通的語言與心靈。然而佛教畢竟是佛教,她不僅淵源於一個差異極大的印度文化傳統,更且是人類文明中一盞獨自鼎立的不滅明燈,她與儒道之間有著難以磨滅的衝突與爭

4、論的歷史記憶,這一份既緊密又對立關係,絕不只是哲學家們的個別習氣的摶聚而已,實因有著根本哲理的差異。我們將從中國儒學本義之釐清做起,進而逼近與佛教哲學之義理差異的關鍵,從而亦藉此定位而彰顯並展現中國大乘佛學之教義精蘊。從一個哲學理論的系統性要求而言,儒道佛之間可謂有著千萬個不同,絕難以輕言會通,如果他們彼此之間有著或多或少的相同之處的話,則它只是共同文化氛圍下的表面相似。我們可以同意的是,從生活上言,儒道佛可以會通,但從教義哲理上言,儒道佛各不相同,更進而言之,如果嚴格地遵守這三個哲學體系內部的嚴密思維的話,

5、那麼從功夫下手一路開始,三家就已分途。第12頁,共12頁我們所說的生活上的會通,是指得當我們不去細究我們所信受奉行的智慧觀念、價值系統之世界觀真義時,則我們將會簡單地自以為生活在儒道佛各家智慧的任運悠游中,這是因為我們自己並不認真追求成為各家終極義理上的最高理想人格,於是就在我們僅僅作為一個「知識」的「研究」者,或只是「世俗」的「生活」者時,我們便「會通」了儒道佛。當然這是就寬鬆的社會意義而言,若就嚴格的理論意義來說,也就是當我們將儒道佛作為各自獨立的知識系統來看時,任何理論只要有系統就會有差異,有差異則三者

6、就不能輕言會通。這就導致了另一個問題:這樣的系統差異是否存在著系統間的包容性問題呢?意即是否有儒道佛之間哪一家的體系較龐大而可以包容另一家的情況呢?就這個問題而言,從儒釋道各個哲學體系的後期發展來看,各家都有著綿密繁瑣的論理系統,除非有明確的檢別標準,否則無從定位其體系間的包容問題,然而所謂的檢別標準又總是來自於哲學工作者的主觀意見,本文中其實就是提出一個「基本哲學問題分析法」〞基本哲學問題研究法〞指得是以「形上學、世界觀、本體論、宇宙論、功夫論、境界哲學」等基本哲學問題作為解讀哲學作品的方法進路,透過〞基本

7、哲學問題研究法〞的方法進路,將有用於我們釐清哲學觀點的問題意識、思維脈絡與觀點主張,從而檢別體系。例如勞思光教授的《中國哲學史》中藉由「形上學、宇宙論、心性論」的分析架構以分疏中國哲學家的思想體系,並予以哲學判斷,這就是一種〞基本哲學問題研究法〞的分析進路,不過這個名詞是本書中使用的,我們將在往後的哲學工作中不斷地開發這個研究方法的哲學使用經驗。的主觀意見來作為這個檢別的架構,任何哲學體系若能符合在更多的基本哲學問題之要求下仍能一致融貫地演繹己說的話,則是包容力較高的體系。因此對於儒道佛彼此之間的廣袤度問題,

8、我們的態度是:中國大乘佛法在哲學的廣度與深度上有其更廣攝的包容力,理應可以消納儒道哲學的重要義理型態,並能更創宗趣,建立意旨悠遠包攝儒道的哲學系統。然而,這又只能是一種假設性的思考,因為儒釋道的哲理建構仍然是現實關切之後的論理活動,三家各在其價值信念內的現實關切中,並不具備面對他教現實關切的論理興味,至多只有義理高下的思辨興味,如果三家各自現實關懷的問題意識終究為其價值信念所堅持彰顯,那麼三家在義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