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法概述》PPT课件

《财政税收法概述》PPT课件

ID:37387326

大小:400.6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5-11

《财政税收法概述》PPT课件_第1页
《财政税收法概述》PPT课件_第2页
《财政税收法概述》PPT课件_第3页
《财政税收法概述》PPT课件_第4页
《财政税收法概述》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财政税收法概述》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财政税收法赵玲法学院zhaoling@pku.org.cn13671038690教材刘剑文、熊伟著:《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20%2、期中成绩10%3、期末成绩70%第一章财政法概述一、财政概论(一)财政的概念财政(publicfinance),从广义上讲,是指国家和其他公共团体为了满足公共欲望而取得、使用和管理资产的有序活动,包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从狭义上讲,仅指国家为了满足公共欲望而取得、使用和管理资财的有序活动,即中央财政。思考:为什么需要财政?(二)财政存在的必要性1、公共物品

2、(publicgoods)的提供公共需求-公共物品-公共经济公共物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物品的特征:非竞争性(non-rivalness)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私人需求-私人物品-私人经济私人物品,是指那些具有效用上的可分割性,消费上的竞争性和受益上的排他性的产品。私人物品的特征:竞争性(rivalness)排他性(excludability)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的关系纵向经济关系与横向经济关系公法与私法2、其他市场失灵(marketfail

3、ure)现象的存在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表现形式:(1)垄断(monopoly)(2)外部性(Externality)(3)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asymmetric)垄断垄断,又译独占,是指少数大企业为了共同控制某个或若干部门的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实行的一种联合。外部性外部性,是指经济行为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除了自己以外,还给别人带来了收益或者损害。正的外部性(positiveexternality)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不能够得到由此活动产生的一切收

4、益,而是将总收益的一部分外溢给了其他的人。负的外部性(negativeexternality)经济主体不必承担由其经济活动所引发的全部成本,而是将一部分成本转嫁给了其他人,因此私人成本会小于他的全部成本。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卖者比买者拥有更多的信息,从而使买者处于不利地位。“柠檬”市场柠檬市场,为次品市场的意思。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信息时,柠檬市场将会出现,并且会出现低质量产品不断驱逐高质量产品的逆向选择问题。(三)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1、财政收入(1)概念财政收入,也就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入,是指国民收入

5、分配中用于保证政府行使其公共职能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2)种类税收收入;公债收入;公共收费;国有资产收益税收收入所有者国家税收国家公债国家所有者国家,也叫做有产国家,是指国家主要是凭借所有者的身份而获取财政收入。税收国家,也叫做无产国家,是指税收收入占一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高达70%的国家。20世纪初期,各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开始发行公债筹集资金,被称为“债务国家”。我国经历了“所有者国家”向“税收国家”的转变。公债收入公债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有偿性收入,比如借款和债券。国债具有高信用度,因此又被称为

6、“金边债券”。随着国家大规模介入经济运行,公债逐步成为常态的财政收入形式。思考:1、公债为什么难以成为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2、美国外债,为什么伤在美国痛在中国?公共收费公共收费,是指公共部门中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通过销售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以有偿交换的方式来取得收入的形式。公共收费的类型:1、依据所收取的费用的性质的不同,分为规费和使用费2、依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和企业性收费思考税和费的区别是什么?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国家凭借其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地位,获得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收益的总称。“国有

7、”=全民所有吗?国家获得财政收入所依据的两种身份:管理者和所有者。国有资产的种类1.经营性国有资产(企业国有资产)主要指企业国有资产,包括金融类与非金融类企业。2.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科研机构等占有的国有资产。3.资源性国有资产矿山、森林、土地和草场等。企业国有资产收益1、国有企业应上缴国家的利润;2、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家股应分得的股利;3、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家作为出资者按照出资比例应分取的红利;4、各级政府授权的投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资形成的收益应上缴国家的部分;5、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6、股

8、份有限公司国家股股权转让收入;7、对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出资转让的收入;8、其他非国有企业占用国有资产应上缴的收益;国有企业收益实现方式的转变1983年之前,“利润上缴”。问题是什么?1983年至1984年,“利改税”。问题是什么?1989年之后,“税利分流”改革。合理性是什么?2、财政支出(1)概念财政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