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咽科学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咽科学

ID:37451290

大小:3.88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5-12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咽科学_第1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咽科学_第2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咽科学_第3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咽科学_第4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咽科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咽科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咽科学内容要点1.咽的分部2.咽的筋膜间隙3.咽的淋巴环及生理意义4.咽的功能5.讲解口咽、鼻咽、喉咽的检查方法及主要解剖标志6.咽部常见症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咽部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咽喉咽laryngopharynx口咽oropharynx鼻咽nasopharynx咽的分部颅底鼻咽软腭平面口咽会厌上缘喉咽食管入口鼻咽部顶后壁:由蝶骨体、枕骨底部及第1--2颈椎构成,呈穹隆状。顶部有腺样体,又称增殖体。侧壁:距下鼻甲后端1-1.5cm侧壁上,有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隐窝为鼻咽癌好发部位。前壁:后鼻孔底壁:鼻咽峡(由软腭背面及其后缘与咽后壁之间围成)口咽是口腔向后的延续部分,介于

2、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后壁平对第2、3颈椎。咽峡:由上方的腭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的舌腭弓和咽腭弓共同构成的一个环形狭窄部分。扁桃体:侧壁由软腭向下分出两腭弓,中间为扁桃体咽侧索:咽腭弓后方有纵行条索状淋巴组织,为咽侧索。喉咽上缘:会厌软骨上缘下缘: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连接食管。后壁:平对第3—6颈椎前方:经喉口与喉腔相通,喉口两侧为梨状窝,喉上神经内支经此窝入喉并分布其黏膜之下。侧壁:两侧梨状窝喉咽会厌谷:在舌根与会厌之间有一正中矢状位的黏膜皱襞为舌会厌正中襞,左右有两个浅凹陷称会厌谷。梨状窝之间与环状软骨后方的间隙称为环后隙腭部由软腭和硬腭组成软腭:约占腭部后1/3,由黏膜

3、、黏膜下组织、腭腱膜及腭肌组成,起于硬腭后缘,后面是游离缘,正中形成悬雍垂,软腭后方游离向后下,称为腭帆。腭肌:位于软腭后2/3,肌肉细小,共计5对;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舌腭肌、咽腭肌、悬雍垂肌。腭肌1腭帆张肌:起自蝶骨的角棘、翼突的舟状窝和咽鼓管的软骨板下,止于腭骨的后缘,构成腭腱膜;作用:紧张腭帆开大咽鼓管2腭帆提肌:起自颈内动脉后的岩尖下部,止于腭腱膜、软腭中部和悬雍垂上方;作用:发音时关闭腭咽3腭舌肌:起自腭腱膜口腔面,止于舌根后2/3处作用:使腭帆下降,紧缩咽腔;4腭咽肌:起于喉咽腔后部咽纤维膜和甲状软骨板后缘止于腭腱膜;作用:上提咽喉向前牵引咽腭弓5悬雍垂肌:起自后鼻棘和软

4、腭的腭腱膜,止于软腭正中游离缘作用:上提悬雍垂,进食时有分流作用腭肌咽壁的构造从内向外:黏膜层、纤维层、肌肉层和外膜层;特点:无明显黏膜下组织层纤维层与黏膜层紧密附着咽壁的构造1、粘膜层与咽鼓管、鼻腔、口腔和喉的粘膜延续;鼻咽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含混合腺;口咽和喉咽—复层鳞状上皮粘液腺、浆液腺、淋巴组织;2、纤维层即腱膜层由咽颅筋膜构成。上端厚,接颅底;下部薄,中线形成咽缝,附着咽缩肌;3、肌肉层三组1.咽缩肌组:咽上、中、下缩肌;将食物压入食管2.咽提肌组:茎突咽肌、咽腭肌、咽鼓管咽肌;3.腭帆肌组:腭帆提、张肌,舌、咽腭肌,悬雍垂肌;4、外膜层即筋膜层,覆于咽缩肌之外;筋膜

5、间隙咽后隙咽旁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下至上纵膈,相当于胸椎1、2平面,在中线被咽缝分为左右两侧,互不相通。每侧咽后隙中有疏松的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咽旁隙咽旁系内侧以颊咽筋膜及咽缩肌与扁桃体相邻,外侧为下颌骨升支,腮腺的深面及翼内肌,后界为颈椎前筋膜椎底为颅底椎尖为舌骨咽旁系前隙后隙内有颈外动脉及静脉丛通过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交感神经干、颈深淋巴结上群咽淋巴环内环: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内环。外环:咽后壁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这些淋巴结间互相交通,自成一环,称

6、外环。内环的淋巴汇入外环。咽淋巴环咽淋巴环的生理病理意义咽部的感染或肿瘤不能为内环的淋巴组织所局限时,可扩散或转移至相应的外环淋巴结。鼻咽部先汇入咽后淋巴结,再流入颈上深淋巴结,口咽部的淋巴主要汇入下颌角淋巴结,喉咽部淋巴穿过甲状舌骨膜,汇入颈内静脉附近的淋巴结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部顶壁与后壁交界处,形似半个剥皮的橘子,表面不平,有5~6条纵行的沟隙,居中的沟隙最深,形成中央隐窝,在其下端有时可见胚胎期残余的凹陷,称为咽囊。出生后即存在,6~7岁时最显著,一般10岁以后逐渐退化萎缩。腭扁桃体6~7岁时淋巴组织增生,可呈生理性肥大,中年以后逐渐萎缩。扁桃体是一对呈扁卵圆形的淋巴上

7、皮器官,分为内侧面(游离面)、外侧面(深面)上极和下极。扁桃体结构扁桃体上下均有黏膜皱襞连接,上端称为半月襞(semilunarfold),位于舌腭弓与咽腭弓交界处,下端称为三角襞(triangularfold),由舌腭弓向下延伸包绕扁桃体前下部。扁桃体结构扁桃体周间隙:其外侧与咽腱膜和咽上缩肌相邻,腱膜与被膜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形成一潜在的间隙。扁桃体隐窝:扁桃体内侧面表面有鳞状上皮覆盖,其黏膜上皮向扁桃体实质陷入形成6~20个深浅不一的盲管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