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重汽车双前桥转向机构优化设计

载重汽车双前桥转向机构优化设计

ID:37477269

大小:210.1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载重汽车双前桥转向机构优化设计_第1页
载重汽车双前桥转向机构优化设计_第2页
载重汽车双前桥转向机构优化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载重汽车双前桥转向机构优化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代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张蕾董恩围梁堂重塑主煎堡::::::载重汽车双前桥转向机构优化设计张蕾,董恩国,梁立学(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天津300222)(2。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招生办,辽宁营1:3115009)摘要: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了载重汽车双前桥转向机构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及转向梯形机构及中间摇臂机构的数学模型。基于各机构转角误差最小对设计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双前桥转向机构的优化结果以及转向性能的评价结论。关键词:双

2、前桥转向机构;仿真模型;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U46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16(2012)19-0063一o3双前桥转向汽车有2个前桥同时参与转向,其度为690mm,后悬挂的长度为640mm。结构及动力学特征比传统的单前桥转向复杂。对建立该汽车双前桥转向机构整车仿真模型。于双前桥转向机构¨J,为了实现汽车的最佳转简化后的仿真模型包括车辆的行驶系、悬架系统和向,减小轮胎的磨损,除了要保证每轴车轮内外侧转向机构,主要由转向节(4个)、车轮(8个)、悬架转角的关系,同时还要满足不同车轴之

3、间同侧车轮(8个)、转向梯形机构(2个)、后桥、车身(简化为转角的关系。目前,对于多轴转向车辆主要有2种球体)等组成,如图1所示。设计方法J:一种是转向系统采用微电控制原理;另一种是根据车辆具体的车身和车轴尺寸,用解析法构造出不同杆长的转向机构。文献[5]建立了双轴转向8×4货车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车辆进行了平顺性分析。文献[6]建立了双前桥转向系统瞬时转动中心的数学模型,得出了转动中心位置的一般公式以及一轴、二轴转角关系式。文献[7]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了某重型汽车双前桥转向系统动力学

4、模型,并根据设计参数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文献[8]针对重卡双前桥转图1仿真模型向摇臂机构提出了多目标优化模型。本文应用仿真模型的约束副主要包括旋转副、球副。对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某重型汽车于转向传动机构,各转向梯形臂与转向节之间使用双前桥转向机构的仿真模型,以空间运动为基础,旋转副约束;转向梯形臂与转向横拉杆之间使用球对其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分析。副约束,转向横拉杆与中间摆臂之间使用球副约束。对于双前桥转向机构的中间摇臂部分,垂臂与1仿真模型的建立直拉杆之间采用球副约束,其余各杆件之间均采用

5、某双前桥转向重型汽车,有效载荷18t,总重旋转副约束;2个垂臂与车身之间也采用旋转副连31t。前轮距为2300mm,后轮距为2380mm,前接。对于悬架系统,悬架由上下2部分(缸筒和推后桥轴距为1700mm,前桥至第三轴距离为5400杆)组成,应用移动副连接,悬架上部分(缸筒)与mm,前桥至第四轴距离为8000mm。前悬挂的长车身使用旋转副约束,悬架下部分与转向节之间使收稿日期:2012—06—04基金项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基金资助项目(KJYI1—07)作者简介:张蕾(1975一),女,辽宁铁岭人

6、,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现代设计方法、故障诊断。2012年10月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第41卷第19期用固定副约束。转向节与车身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向节臂长度(L3)为20~80ram。当悬架推杆上下移动时,弹簧伸缩,模拟悬架的运2.2约束条件动特性。转向节与轮胎之间通过旋转副连接。对约束条件主要包括转角误差约束以及尺寸约于后轴部分,2个后轴与车身之间也通过悬架连束。接,连接方式与前悬架相似;后轴与轮胎之间也通I,一l≤3。(1)过旋转副连接。模型所加的运动激励为使车轮转I一卢≤1

7、。(2).向的轮胎阻力矩。rain6=arcoos((一Mcos(0+.)+2McosO一仿真模型选用UA轮胎模型,路面谱为平滑路2L0COS0)/(M一2L0cosO))≥30。(3)面谱。0=arctan4N/3M±5。(i=1,2)(4)为了确保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对仿真模型的有5。≤≤15。(i=1,2)(5)效性进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前后桥车轮均能够0.25≤L1o,2()≤0.30(6)保证正确的内外侧车轮实际转角关系(即实际车0.20≤L2l≤0.35(7)轮转角关系)、悬架系统的动力学特

8、性(即主销定0.20≤L3I,L33≤0.40(8)位角的变化、悬架运动轨迹)、行驶性能(即车辆的0.25≤L33,L34≤0.40(9)行驶轨迹),即仿真模型是准确有效的。0.02≤,J35≤0.08(10)式(1)为转向梯形机构转角误差约束,要求小2数学模型的建立于3。,,为外侧车轮实际转角,为外侧车轮理想2.1设计变量转角。式(2)为中问摇臂机构最大角度误差约束,要求小于1。,卢.,为中间摇臂机构后摇臂理论转角,如图2所示,双前桥转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