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克思基本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大学)马克思基本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ID:37487360

大小:7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4

(大学)马克思基本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1页
(大学)马克思基本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2页
(大学)马克思基本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3页
(大学)马克思基本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4页
(大学)马克思基本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马克思基本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一般掌握内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3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3-5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第一章第一节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如何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24-2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

2、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P26、48-49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其能动作用: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3、实践及其基本特征

3、;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第二节1、如何理解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发展的普遍性: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的暂时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2、发展的实

4、质及其规律;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其规律: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9-因为其:一,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二,贯穿了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三,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2、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对

5、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第三节1、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到规律的支配。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第二章第一节1、实践与认识的主客体关系是什么?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

6、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2、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作用: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基本内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且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处于运动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基本内容:认识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

7、认识,认识活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第二节1、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2、真理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