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肾脏疾病的症状

1肾脏疾病的症状

ID:37487860

大小:100.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24

1肾脏疾病的症状_第1页
1肾脏疾病的症状_第2页
1肾脏疾病的症状_第3页
1肾脏疾病的症状_第4页
1肾脏疾病的症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1肾脏疾病的症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肾脏疾病的症状、检查、诊断及防治原则。  2.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类方法、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急、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肾脏疾病(Nephropathy/KidneyDisease)  一、症状  1.急性肾炎综合征以突起的血尿,蛋白尿,少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为表现,其中血尿为必备。严重少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者可伴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浮肿,水钠潴留及酸碱平衡失调及CNS症状。如上述症状持续4-8周以上

2、,病情不断恶化,可能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2.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浮肿,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30g/L),水肿及高脂血症等。  3.高血压可隐匿存在至肾衰才被发现,也可发生急性症状,包括头痛,视力模糊,抽搐,心衰等。高血压严重程度与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肾脏疾病致高血压有2大类:1)肾血管病变所致,可发生单侧或双侧,主干或分支,血压常甚高。主要因为狭窄肾动脉分泌过多肾素。2)肾实质性高血压  4.无症状性尿异常持续性蛋白尿和(或)血尿,无高血压,水肿或氮质血症。不少患者以后出现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出现慢性肾

3、功能衰竭。  5.慢性肾功能衰竭通常指在相当长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率已有下降,表现为贫血,夜尿,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磷升高,血钙下降和双肾体积缩小等。  6.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可伴脓尿或菌尿等。  二、检查  常规检查非常重要,为诊断有无肾脏疾病的主要根据。  生理性见于1.体位性(直立性)蛋白尿。2.功能性蛋白尿。  病理性:  I.蛋白尿正常人每日蛋白质排泄不超过100mg,若高于150mg,则称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多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导致通透性改变及负电荷丧失。此类最多见。以分子量小的白蛋白为主。若滤过

4、膜损害严重,则球蛋白及其他大分子性蛋白漏出也增多。  (2)肾小管性蛋白尿正常情况下小分子蛋白几乎被肾小管全部吸收。当肾小管疾病病时,蛋白质重吸收障碍,小分子蛋白(beta2微球蛋白,溶菌酶,核糖核酸酶等)从尿中排出。蛋白总量<2g/d。  (3)溢出性蛋白尿血内小分子蛋白,如本周蛋白,Hb,肌红蛋白等,当浓度过高时,上述滤液中浓度超过肾吸收阈值,从尿中排出。  (4)组织性蛋白尿因组织遭受破坏后而释出的胞质中各种酶及蛋白,在肾小球滤过液中浓度超过吸收阈值,而从尿中排出。  血尿正常人尿每高倍HP不超过3个红细胞。尿沉渣Addis计数,12小时排出的红细胞

5、应<50万。  (5)全身性疾病血液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CT,药物等可引起血尿。  (6)尿路临近器官疾病如急性阑尾炎,急性或慢性盆腔炎,结肠或直肠憩室炎症恶性肿瘤等侵袭或刺激尿路时,有时可产生血尿,但不常见。  (7)肾及尿路疾病各型肾炎,肾基底膜病,肾盂肾炎,多囊肾,肾下垂,泌尿道结石,结核,肿瘤及血管病变等。  II.管型尿发热或运动后可有少量透明及颗粒管型:白细胞管型活动性肾盂肾炎标志/红细胞管型急性肾小球肾炎活动期/上皮细胞管型急性肾炎或坏死/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肾衰管型肾衰。  III.白细胞尿尿沉渣检查WBC>5/HP时为异常。在各种

6、泌尿系统器官炎症时可出现,可受临近组织影响。  2.肾功能测定  I.清除率测定肾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血浆内某一物质的能力。临床以内生肌酐清除率(GFR)反映该指标。正常值平均为90±10ml/min.,血肌酐也可反映肾功能,若在110μmol/L以下时,清除率多正常。  II.肾血流量测定临床常用对氨马尿酸法。正常值600~800ml/min。  III.其他辅助检查尿液培养,尿路平片,静脉逆行造影,膀胱镜检查等。或MRI,超声,CT等。  三、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可做出正确诊断。除病因诊断外,还需作出病理,部位,功能诊断  

7、2.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  A.概述(summarize)  一、分类  原发性肾小球病的临床分类1急性肾小球肾炎2急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3慢性肾小球肾炎4隐匿型肾小球肾炎5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肾小球病的病理分型1轻微病变肾小球肾炎2局灶性节段性病变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i膜性肾病ii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毛细血管增生性/系膜毛细血管性/致密沉积物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iii硬化性肾小球肾炎)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二、发病机制  1.免疫反应  (1)体液免疫通过下列两种方式形成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IC)。  1)循环免疫复合物

8、沉积某些外源性抗原或内源性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在血循环中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