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成都两市居民幸福指数的结构差异及其解析【文献综述】

杭州成都两市居民幸福指数的结构差异及其解析【文献综述】

ID:375322

大小:4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07-29

杭州成都两市居民幸福指数的结构差异及其解析【文献综述】_第1页
杭州成都两市居民幸福指数的结构差异及其解析【文献综述】_第2页
杭州成都两市居民幸福指数的结构差异及其解析【文献综述】_第3页
杭州成都两市居民幸福指数的结构差异及其解析【文献综述】_第4页
杭州成都两市居民幸福指数的结构差异及其解析【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杭州成都两市居民幸福指数的结构差异及其解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  目: 杭州成都两市居民幸福指数的结构差异及其解析  关于幸福指数的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与否、经济增长快慢并不能完全代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程度,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社会总体幸福感的增长。在2009年由《瞭望东方周刊》发起并主办了“2009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与推先活动。其中的十个副省级/地级获奖城市分别是分别是杭州、成都、宁波、西安、昆明、长沙、南京、银川、南昌、长春。而在这之中,杭州市因为连续多年在这一调查推选活动中表现优异,成都市因为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中对民生贡献突出,分获“建国六十年特别大奖”。宁波则因连续三年获奖,而获得“中国最具幸福

2、感城市金奖”。在这次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副省级/地级城市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不但有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也有来自西部地区的城市。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居民开始关注经济指标外的因素。那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必然特别注重民生问题的均衡发展,要么是丰富教育资源,要么是城市品质提升,要么是城市品牌效应;而中度发达城市由于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压力较小,也颇受青睐。另外,那些拥有独特风景资源的城市也往往得分较高。这以上种种表现都说明,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品质。通过连续几年的城市幸福感调查显示,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完全代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程度,社

3、会总体幸福感更应值得关注。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很多预警机无直接关系的因素,例如情感状况、社交关系、生活环境等。但是从入选的城市地区比例来看,在城市规模相当的前提条件下,经济的发展能够带给居民较明显的幸福感提升。一、国民幸福指数的由来与发展幸福感指数(HappinessIndex)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

4、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在考察民众的幸福指数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让人们对自己的主观幸福状况做出直接的评价。这种思路和作法,对考察个体幸福体验可能会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于揭示隐含在幸福感之中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心理现象则是没有多大帮助的,因为,幸福体验的个体特征决定了不同个体的幸福感具有不同的含义,幸福体验的文化差异特征则决定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群体的幸福感含义也不尽相同。在歧义丛生的幸福概念下考察幸福指数,也就失去了对幸福感进行描述和比较研究的基础

5、,因而也就失去了研究的可操作性和现实价值。国外早期的幸福指数研究者,从一开始就对这一“陷阱”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宁可将幸福感界定为满意感,以确保幸福指数研究的可操作性。于是,总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生活领域满意感(例如,经济状况、工作状况、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休闲活动、居住环境等)成为考察幸福感的主要指标。这种研究思路明显受到了上世纪中期风头正劲的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对幸福感的考察被置于个体对自身生活需求满足程度的认知评价基础之上。这一研究取向基本主宰了半个多世纪的幸福指数研究。另外一些研究者试图从情感的体验来把握幸福感,幸福感被等同于快乐感。由于情感因素较多地与心理健康联

6、系在一起,因而这一研究取向也被赋予了较多心理健康色彩。还有一些研究者则将视野投向了个体潜能的发挥与价值实现,他们将个体的自我实现程度作为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核心内容,自主、环境驾御、个人成长、生活目的、自我接受等与个人价值密切相关的要素成为幸福感的重要成分。在他们看来,价值感是幸福感的核心。总体来看,不同的研究取向从特定的侧面揭示了幸福感的部分特征,但也都存在着各自的缺憾,这一点已经被国外的一些研究者所意识到,因此近年来出现对不同研究取向加以整合的努力,但迄今仍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当今的学者们认为,幸福指数研究首先应当超越“幸福”这个概念,从研究渊源和研究目的出发,

7、可以将幸福指数视为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在主观生活质量的层面上,我们对以往的幸福感研究加以整合,提出了体验幸福感的观点。根据这一观点,幸福感是由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体验论幸福感的含义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从形式方面来讲,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并不是某种转瞬即逝的情绪状态,而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从内容来讲,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状态。这种体验到的存在状态,不仅受到个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