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苏州市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ID:37572398

大小:515.6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5

上传者:U-3743
苏州市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_第1页
苏州市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_第2页
苏州市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_第3页
苏州市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_第4页
苏州市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州市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苏州市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历史2014.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嘲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A.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B.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圣人执要,四方来效C.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D.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2.《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组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是A.在私营作坊工作B.职业世袭C.频繁地更换工种D.临时工人3.如图,元政府设置了一个东西延伸的带状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将两个大的蒙古都万户府重兵驻扎于此。另外,又将秦岭、汉中、北川的险地划归陕西行省,也驻有一个蒙古都万户府。元政府上述做法的目的不包括A.保障首都安全B.就近指挥,防止江南四行省反抗C.实现以北制南D.以山川形便划行省界,防止割据4.如果要研究明代设立内阁制的情况,以下哪些古籍应在查阅之列?①《东京梦华录》②《明史·职官志》③《明史·太祖本纪》④《明成祖实录》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④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S历史试卷第1页(共7页) 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求善而不存真B.有很强的封闭性C.缺乏理性精神D.落后于西方国家6.英国汉学家理雅各(1815—1897年)的代表作《中国经典》中说:“自古老的封建帝国消亡,秦建立专制国家始,中国就再没有出现过革命,而只是统治者和朝代的更替……在西方人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从已经存在了大约2000多年的旧事物向将会变革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的更新的西方思想转变的出发点”。理雅各的观点是A.秦建立专制制度导致中国再没有出现革命B.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一场进步和正义的革命C.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D.秦的专制制度取代分封制导致中国的落后7.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数额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合理解读有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年代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①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但比重迅速下降,小农经济逐步解体②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③洋务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收入上升④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使关税增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8.“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撅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D.革命派对维新派的批评9.下表是某同学发现的一张某年的历史大事记,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根据其记载的事件对这张大事记的年份进行了推断。其中推断最为合理的是1月14日,《中国女报》在上海创刊。秋瑾、陈伯平任编辑。6月15日,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召开,通过了《禁止从气球上投掷投射物和爆炸物宣言》等14个国际公约。7月30日,日本与俄国签订《日俄密约》,把中国东三省分为南北两部分,分属日俄的势力范围。10月中旬,美国爆发银行危机,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德、英、法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转嫁危机。A.甲:《中国女报》创刊说明辛亥革命后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时间在1911年以后B.乙:海牙和平会议上通过的这个宣言表明飞机尚未发明,时间在1903年之前C.丙:《日俄密约》内容体现了典型的帝国主义特征,时间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D.丁:美国爆发银行危机波及多国及各国向殖民地转嫁危机,时间在1929~1933年S历史试卷第2页(共7页) 10.右图为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A.五四运动的发生B.红色政权的建立C.北伐战争的胜利D.抗日战争的爆发11.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词作家。下列诗词中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是A.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B.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月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州12.有人用邓小平的经典话语来概括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头巧年的基本特点应该是A.“摸着石头过河”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3.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关于他的这一想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B.认可雅典的民主原则,但不满当时的民主状况C.反映了古希腊公民强烈的参政意识D.与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有某些类似之处14.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托克维尔评说的美国精神与形象主要源于A.分权制衡原则B.共和制度C.中央集权原则D.联邦体制15.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C.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16.1882年,英国举行了一次国葬,逝者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当时的报纸对此评论说:“真正的基督徒能够像接受天文学和地质学一样接受他的理论的主要科学事实。”逝者是A.达尔文B.牛顿C.瓦特D.莎士比亚17.斯大林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龋凝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斯大林时期为工业化筹集资金的办法有①推行农业集体化②集中收缴国有企业利润③实行余粮收集制④艰苦奋斗、厉行节约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8.“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据此分析下列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S历史试卷第3页(共7页) C.以工代贩,扩大内需D.整顿银行,恢复信用19.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A.俄罗斯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美国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20.“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点,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与平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与此作品所属流派相一致的是A.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5分,第24、25题均为10分。21.(12分)王阳明(1472—1529)和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涕,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王阳明《传习录》材料二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王阳明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其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5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5分)S历史试卷第4页(共7页)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阳明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2分)22.(13分)近年来,我国学者用现代化史观研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新中国建立前举步维艰,新中国建立后才取得长足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阶段时间政治选择第一阶段1860~1911年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第二阶段1911~1913年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第三阶段1914~1928年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第四阶段1928~1949年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第五阶段1949~1976年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第六阶段1978年以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材料二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中国的台湾,还向中国索取了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中国被迫开始向西方列强大举借债,而日本却用这笔战争赔款中的一部分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一部分用来发展现代教育。这些事实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破坏为条件的。……在杭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7.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1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荣维木《抗日战争的历史启迪》材料三从政治层面看,抗战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尽管这种民主十分有限,但却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杭战期间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发展和壮大,也是中国现代化因素积累的一个重要表现。从经济层面看,用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战时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等,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从国家主权层面看,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仃新约的协议,从此,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摘编自荣维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断与接续》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可以论证第一、二阶段的政治选择的史实。据材料指出第五、六阶段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6分)(2)据材料一、二,概括前四个阶段中国未能实现现代化的原因。(3分)(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认为抗战为以后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条件。(3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分)2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贵族的权力也并不在于它有权在立法机关中获得世袭的席位,它的权力表现在完全不同的东西上面。贵族的势力就在于他的大地产,在于他的全部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材料二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80先令,一般都在50—60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夏炎德《欧美经济史》材料三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S历史试卷第5页(共7页) 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四1868年,学者托马斯·格林杆击大地产制使社会上层人物过度腐败。1894年,由财政大臣哈考特主持,自由党内阁开始征收遗产税和累进所得税。《谷物法》被废除后,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廉价谷物涌入英国。1879—1894年小麦价格下降一半。1888年英国地租收入共5900万镑,1901年降为4200万镑。……贵族地主阶级经济实力的降低必然会导致政治权力的失落。《1911年议会法》和《1949年议会法》的规定使上院的贵族们失去了所有重要权力。——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的经济目的。(2分)(2)从材料三看,“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该法案被废除的原因。(4分)(3)据材料四,概括土地贵族经济势力衰落的原因。(4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英国议会结构的变化及其特点并指出其积极意义。(5分)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有为人垢病之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摘编自程念棋《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材料二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似吸贵就贱,用近求远”。——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苏)辙曰:“以钱货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捶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续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了哪些成效?(4分)(2)材料三中,苏辙抨击的是王安石的哪一项变法措施?抨击的理由是什么?(3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政府的经济工作的建议。(3分)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到亨利·乔治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亨利·乔治)的学说,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而欲求生产分配之平均,亦必先将土地收回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欲解决土地问题,我国今日正一极佳时期也。趁此资本未发达,地价未加增之时,先行解决,较之欧美其难易有未可同日以语。——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材料二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政纲,作为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这一政纲的具体实施办法则是“定地价”和“土地国有”。所谓“定地价”和“照价纳税”,就是由地主自报地价,国家S历史试卷第6页(共7页) 征以重税,同时国家又握有土地国有之权,可以随时按地价收买地主土地。……“在国家一方面而言,无论收税买地,皆有大益之事”。这样便消灭了土地投机和土地垄断,而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材料三这(注:指亨利·乔治等的资产阶级国有土地论)是工业资本家对地主怀抱的仇恨的率直的表现,因为在工业资本家的心目中,地主是无用之长物。是在资产者的生产的全般机构里面的一个累赞。——马克思《哲学的贫困》材料四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请回答:(1)据材料一、三,孙中山认为亨利的学说“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认为当时解决土地问题“正一极佳时期”?(2分)(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平均地权”的主要措施。结合材料三分析这些措施与亨利的主张在本质目的上有何一致性?(4分)(3)据材料四,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S历史试卷第7页(共7页) 苏州市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DDCBAC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ADAACBD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5分,第24、25题均为10分。21.(12分)(1)基本主张:性本善,致良知;知行合一;发明本心。(3分)传承发展:继承了孟子的“性本善”思想;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说;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2分)(2)观点:“上帝之语”不在教会说教里,而在《圣经》里;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3分)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2分)(3)相似:强调入的心灵(思想)自由;反权威的平等思想;挑战正统思想(或具有叛逆思想)。(任答两点给2分)22.(13分)(1)史实:第一阶段: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任答两点给2分)第二阶段: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原因:计划经济模式的实行;改革开放。(2分)(2)原因:政府的专制(权威主义)统治:照搬西方民主政治的尝试失败;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半殖民地封建社会性质。(任答三点给3分)(3)条件:民主制度有所发展;进步力量发展壮大;战时体制下孕育经济现代化的因素;废除不平等条约获得独立主权。(任答三点给3分)(4)必要条件:民族独立。(1分)23.(15分)(1)经济目的:保护土地贵族拥有的大地产的利益;保护国内谷物市场。(2分)(2)变化:从重商主义政策发展到自由贸易政策。(2分)废除原因:工业革命后“谷物法”不利于工业的发展;1832年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权。(2分)(3)衰落原因:遗产税和累进所得税的征收;谷物价格的下降;地租的降低;上院失势无力保护贵族利益。(4分)(4)变化:由土地贵族控制议会到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握政权。(2分)特点:和平渐进。(1分)意义:有利于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英国代议制的完善;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任答两点给2分)S历史试卷答案第1页(共2页) 24.(10分)(1)措施:实行市易法和均输法。(2分)成效: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和流通的垄断;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分)(2)措施:青苗法。(1分)理由:造成官吏徇私舞弊;增加地方政府负担。(2分)(3)建议:政府不可垄断市场,越位经营;完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关注民生。(任答三点给3分)25.(10分)(1)依据:亨利主张土地收回公有。(1分)原因:资本未发达;地价未增加。(1分)(2)措施:征收地税;实现土地国有;收买地主土地。(3分)本质目的:都是要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分)(3)新举措:提出耕者有其田。(1分)原因:苏俄土地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孙中山反封建的革命精神。(3分)S历史试卷答案第2页(共2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