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货币大裂变

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货币大裂变

ID:37768313

大小:28.1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30

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货币大裂变_第1页
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货币大裂变_第2页
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货币大裂变_第3页
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货币大裂变_第4页
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货币大裂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货币大裂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货币大裂变  长期以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货币实物(金银货币或纸币现钞)清算是一种最基本的清算方式,但这种方式需要大量地铸造或印制、携带、运输、清点、交割(移交货币实物)、消耗和销毁货币等,成本和效率等跟不上经济交往发展的需要。于是,由清算机构(主要是银行)作为中介进行记账清算的方式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  当今社会,现钞清算在整个货币清算总量中的比重已经非常低(不足1%),相应的,在社会货币总量(广义货币,即社会购买力总额)中,现钞(流通中现金)所占比重持续降低(目前美国约

2、为3%,中国约为5%左右),其他则主要表现为社会在银行的存款,而且,这种以记账清算代替现钞或黄金清算的趋势仍在加快发展,流通中的现钞所占比重还在持续下降。在记账清算的情况下,通过记账反映的货币(存款)也可以被看作是记账货币(与现钞等实物货币相对应)。  货币实物清算向记账清算转变,推动货币投放和流通以及收付清算的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同时,记账清算还有利于将社会资金最大程度地集中到银行等金融中介手中,为社会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础,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经济金融发展,特别是全球化的发

3、展。  货币的信用投放和记账清算的发展,可以说是货币发展史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大创举。如果没有收付清算和货币投放体系上的这种深刻变化,全球化的投资、贸易以及金融交易,是根本无法达到今天的水平的!  但是,在信用货币的基础上,记账清算方式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催化了货币发展史上影响深远而又至今仍未得到人们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的重大裂变——货币总量更加难以有效控制,货币越来越偏离规定的价值标准和本质属性,并由此进一步激发了货币和金融恶魔般的负面作用,在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长

4、期以来深藏其后、鲜为人知的深刻而危险的问题。遗憾的是,人们对此却几乎毫无察觉、无动于衷,甚至人们至今还在有意或无意识地继续刺激和放大这些问题:  记账清算引发的货币总量失控  一是记账清算推动货币信用投放更加快速便捷,货币总量更加难以控制。  在记账清算的情况下,社会流通中的货币会大量集中到银行手中,从而会有力地支持银行贷款的发展。通过银行贷款增加了借款人的购买力,等于银行向其投放了新的货币。这样,银行贷款所形成的信用投放就发展成为货币投放新的越来越重要的渠道,而真正货币现钞(一般由中央银行控制)

5、的投放在整个货币流通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低。  以银行为中介推动的间接融资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社会融资的成功率,并无形之中扩大了货币的投放,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融资和货币的需求。这样,就增加了货币总量控制的难度。  因为,在纸币印制和投放数量的控制上,是容易得到黄金等储备物的有效约束或中央银行事先确定的,但信用投放(间接融资)扩大之后,由于贷款与存款之间又存在相互转换的内在联系,形成贷款投放的乘数效应,其形成的货币流通量是难以事前准确把握的。也正因为如此,货币金本位制最终必然被冲破、被废弃,而转化成为纯粹

6、的信用货币。中央银行也只能事后根据货币总量增减引起的物价指数波动情况被动地进行调节,政策和行动往往存在滞后性,难以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监管尽管大大增强,甚至推出了致力于加强商业银行监管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III)、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监管制度,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各种监管措施的落脚点都落在了商业性金融机构身上,而并没有落在货币政策当局身上,并没有把货币总量的科学界定和严格控制作为重中之重。  二是政府隐性担保容易刺激银行

7、贷款的扩张并导致银行“大而不能倒”的形成。  银行贷款虽然依托于吸收的存款,但在投放上除了资金成本(存款利息),主要就是做必要的信用调查和评审,其附加成本是有限的。而贷款属于银行的资产,发放贷款即可以收取贷款利息,其可获取的利差收入相对于其附加成本而言可能是巨大的。但由于贷款已经成为货币投放的主要途径,而货币最终是由政府担保的,因此,发放贷款的风险就并非完全由银行自己承担,特别是当贷款规模达到相当大的程度。  如果银行贷款发生严重不良,并由此造成贷款银行无法偿还存款和其他债务,进而造成金融连锁反应

8、,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稳定,影响货币信用及社会和政局稳定时,政府必然会出面干涉并对出现问题的银行提供足够的支持(这种支持又往往是依靠增加政府负债提供资金来源,进一步扩大货币投放,最终由纳税人承担)。  这就形成了银行贷款一定程度上的政府隐性担保局面。正因如此,就出现了当今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的现象,容易刺激金融机构利用贷、存款内在的转换机制过度追求规模扩张,追求更大的利差收入,并因此造成整个社会信用的过度投放。  三是形成“外汇储备自动倍增流动性”效应并容易刺激全球流动性过剩。  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