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

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

ID:37832047

大小:350.0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01

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_第1页
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_第2页
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_第3页
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_第4页
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2期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月Vol.29,No.2JournalofJis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Mar.2008哲学研究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黄凯锋(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年学术交流中心,上海200020)摘要:针对近年来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必要结合我们面临的历史情境和历史任务、需要澄清和批判的错误观点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在重在建设的意义上坚持科学历史观,继承和

2、发展马克思主义。本文重点就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对历史的认识和价值评估是完整历史研究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评价的主体性和认识的客观性可以统一。认识历史不仅为了尊重事实,也为探究过去对现在社会进程的影响。只有把对价值的评估和对过去事实的认识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研究过程。只要不停止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也就不会停止评价。为获得对历史客观性的认识,需要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站在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观的高度,站在人民主体的高度进行探索。正确合理的价值观会有助于史学家获得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即使如此,客观

3、性还是第一位的,它是历史研究成为科学的标志。一个曾经存在的过去,毕竟制约和规定着历史评价的边界。关键词:历史认识;历史评价中图分类号:K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074(2008)02-0040-07作者简介:黄凯锋(1968-),女,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年学术交流中心研究员。近年来,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股看似发展的真实情形出发去诠释历史,而是想当然地解无关紧要实际上影响深远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读历史,虚构历史,歪曲历史,否定历史,为中国近最显著的表现确实如人们已经意识到的那

4、样,发生现代史的发展寻找根本没有历史依据的另类的历在中共党史领域。2005年以来被各种媒体争相报史规律和发展道路,不遗余力地把中国共产党道、较为权威的对党史领域虚无主义的分析和批评的历史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并得出告别革集中在北京大学的沙健孙、梁柱,中国人民大学的命的武断结论。李文海、北京师范大学的龚书铎等学者的系列笔谈但是,如果我们仅仅限于党史领域的分析,满和文章里。根据他们的概括,历史虚无主义以重足于单纯的立场和表态,还是远远不够的。历史虚新评价为名歪曲历史,以理性思考为名否定社无主义在近年来的思想文化界,其实有各

5、种各样的会主义,从歪曲革命的历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党表现。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虚无主义思潮在文的历史入手,达到否定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艺领域已初现端倪。1998年第10期!北京文学∀发其根源是唯心史观。近现代史研究中的所谓由革表文章!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案∀;1998命向现代的范式转型,实际上为虚无主义提供年12月10日!文化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清算文了理论支撑。党史领域中的虚无主义不是从历史革前十七年文学∀和本报编辑部文章!红线专收稿日期:2007-12-03政∀。从1999年第1期开始,!星星∀诗

6、刊以下世则,也就是说,客观性原则在历史科学领域中是作纪学生读什么书为题,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新诗为党性原则的一个部分而存在的(一定的价值立场作品展开讨论。1999年第6期!芙蓉∀杂志刊登决定着客观性的内容)。对此,他们有如下论证:署名文章!为20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这些其一,客观性原则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原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否定建国后17年则,社会科学(其中包括历史学)的情况有所不同,文学,认为这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在夺得天下之它研究的客体和主体毫无例外地与各种复杂的社后,把文艺绑缚在疯狂运转的权力机器之上

7、的会阶级关系联系在一起。这些关系构成了从各自结果。史学和文学之外的大众传媒,实际上也传播的阶级立场上来观察社会生活过程的可能性。马大量非历史的观点。列主义科学公开承认研究的主体从属于由学者的[2](P102)总体来说,目前至少有三种历史虚无主义需要党性所表达的某一阶级的利益。在社会科我们注意。第一种就是党史领域的否定革命的学中,无产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性原则范畴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实际上并不可怕;第二种与科学客观性范畴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也不可能有是对全部历史的虚无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后现代不具备客观性的党性;没有也不可

8、能有无党性的客思潮的主张就是如此,长此以往,现实将因为历史观性。的不堪回首而支离破碎;第三种是对历史教育的虚其二,在社会科学(包括历史科学)中,党性是无主义。影视创作领域的戏说热和空手道、网客观性的最高表现,它并没有离开客观性的范[2](P102)络FL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