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

177-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

ID:37855981

大小:2.12 MB

页数:138页

时间:2019-06-01

177-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_第1页
177-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_第2页
177-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_第3页
177-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_第4页
177-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177-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李依倩先生通往典範之路:以八○年代現代小說史對「新感覺派」的建構為例研究生:周奕君撰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一月二十五日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www.pdffactory.com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www.pdffactory.com論文名稱︰通往典範之路:以八○年代現代小說史對「新感覺派」的建構為例頁數:128校(院)所組別: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畢業時間及提要別:95學年度1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研究生:周奕君指導教授:李依倩論文

2、提要內容:中國大陸學界稱八○年代為「新時期」,道出了這個接續「文革」之後的關鍵十年,在文化思維與意識形態上破舊立新的渴望。文壇籠罩在一片讓文學回到自身的呼聲中,無論是創作或研究,都透過回顧的方式,積極尋求新的視野;同時,伴隨政策解禁而生的大量專科院校之現代文學課程需求,也帶動了以教科書為首要目的的文學史出版。這使得歷史書寫可能在「新時期」兼具兩種意義,其一是史家們重新檢閱與挖掘史料的成果,其二是通往現代文學發展的典範知識的入口。因此,歷史在八○年代重新被組織、再現與評價的過程,也就可能成為「新時期」的知識爭取新典範地位的路徑。中國現代小說史的寫作,正是這個階段裡成績斐然的一環。除了在數

3、量上超越前人外,在質量上更以「流派意識」取代了昔日的「政治意識」視角。本篇論文以八○年代四部小說史為研究範圍,並以當中對於「新感覺派」這一文學流派所作的舖述為切入點,旨在探討像「新感覺派」這樣一個在過去的文學史與批評論述中相當薄弱的概念,是如何的被八○年代的小說史家一步步地以「流派」之名進行統合、型塑與標定,而此一過程中又可能反映以及運用了哪些時代的期待與標準。研究進行的方法含括了史學與社會學兩個層面,前者包含了對於二○年代至八○年代的史料蒐集,與針對史料進行的歷時性和共時性的兩類分析;後者則著眼在對歷史書寫受時代環境、社會現象互涉的影響,而展現出的思維方向進行釐清。藉此研究,盼能對過

4、去尚未佇足於此的現代小說史研究議題,提供討論的空間,並為這通往典範的歷史書寫背後所存在的策略性解讀與建構,作一番切實的剖析。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www.pdffactory.com1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www.pdffactory.com目次第一章、緒論...............................................................................................................

5、....1第一節、研究緣起........................................................................................................1第二節、文獻檢閱........................................................................................................4第三節、研究問題與方法......................................................

6、.......................................9第四節、研究架構......................................................................................................11第二章、現代小說史的典範書寫與流派建構..............................................................15第一節、跨入典範的歷史書寫................................................

7、...................................15壹、教科書之用的歷史書寫...................................................................................15貳、新典範之用的體例轉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