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有道德

为什么要有道德

ID:37934852

大小:481.7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03

为什么要有道德_第1页
为什么要有道德_第2页
为什么要有道德_第3页
为什么要有道德_第4页
为什么要有道德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什么要有道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为什么要有道德刘时工。(摘要)“为什么要有道德”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分为社会为什么要有道德和个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后面一个问题原来是无解的。这样,与其追问有道德的目的不如探究有道德的原因,以及有道德的后果,这些都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道德教育和道德进步。(关键词]道德利他社会个人(中图分类号)B8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539(2010)04—0040—06谈论道德的人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有道德?”①其实,不唯道德的谈论者,每一个人,当他在道德的要求和自我利益的要求之间委决难下时,都会这么问自

2、己。甚至喜欢究根问底的儿童,在接受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时,也会有此一问。幸亏儿童对抽象问题的兴趣不会很持久,而且容易满足于似是而非的答案,否则,道德教育就很难进行下去,因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同时也是哲学在不断追问的问题,实在不容易找到答案。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首先需要明确问题问的是什么,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有道德”可以有两种主语,即“社会(或人群)为什么要有道德”和“个人为什么要有道德”[1]。这样一来,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成了两个问题。这里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人,他们或是确实已经具备道德或是至少能够有道德,我们才会去问为什么要有道德。“草木为什么要有道德”,这样的句子在

3、语法上固然没有错误,但却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可见,这一问题的主语只能是这两者,而不能扩展至个人和人类群体以外。当然,也有人会对此持有疑义:比如,康德就坚持道德行为者应该是所有的理性存在者;科幻作家们或许tE不同意上述说法,他们会推想外星人也有道德能力。人类以外是否存在有理性的存在者,外星人(如果有的话)是不是可以同样划归为人,这晕我们都存而不论。在我们所知道的现实世界中,只有人具备道德能力(因而只有人类群体才具有道德)。这看来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问题中的“有道德”一词同样需要澄清。考察我们对“道德”一词的使用会发现,在汉语中,“道德”有三种含义。首先,“道德”指的是一个社会所确立的用

4、于指导其成员的人际行为的规范。在现代社会,道德的要求区别于宗教、法律、习俗和礼仪的要求;而在人类社会早期,这几方面的要求常常重叠混杂,彼此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由社会所确立的行为规范先于和外在于每一个体,但能内化于个体,成为个体的信念和行动指南。这是“道德”的第二种含义。可以看出,在同一时间,这两种意义上的道德要求的内容是一样的;而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它们要求的内容也会有所变化。而且,我们知道,同一时间不同社会的道德也有所不同,有时甚至迥然有别。不同时段、不同社会的道德要求的内容虽有差异,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取向:克制人们的自私、利己冲动,唤起行为者的利他之心,关怀和促进他人的利益

5、。这是“道德”的第三种含义,即与冷漠、自私、自我中心、损人利己等词意义相反*作者简介:刘时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上海200062)。①这个问题的英文表达是:whyshouldbemoral或whybemoral,直译为“为什么应该是有道德的”,根据中文习惯译为“为什么要有道德”。这里“有道德”因为是用来翻译英文句子中的moral,故也可看作一个形容词,其名词形式是“道德”(morality)。40万方数据兰j{{c知交J∥2010年第4期的仁爱、推己及人、屈己利人、富于同情、自我牺牲的意思。克己利他①,这是内含于一切道德规范(第一种意义上的道德)和道德信念(第二种意义上的

6、道德)的基本精神,是道德的考虑与其他考虑比如经济考虑的根本区别。道德预没了并借助于人们的这种社会性冲动(即同情或利他的情感),否则道德的要求与非道德的要求比如审慎的要求经常无从区分,于是也就无所谓道德的要求,不会有道德的存在。换言之,正是人的社会性的冲动使道德(第一种和第二种意义上的)成其为道德。道德的特质或基本精神在于排斥利已要求利他,这一点早就被哲学家们明确表述了出来。休谟就曾用很大的篇幅论证道德的动力是“同情,,E21或“仁爱”[3],并因此主张根据行为者的动机对行为者做出道德评价。在道德哲学上几乎视经验主义为寇仇的康德则认为,凡从心所欲,哪怕是利他之欲,都不免落于经验主义

7、的窠臼,至多也只能合乎道德而不可能出乎道德;只有出于善良意志服从理性要求才是善的,是出乎道德即真正有道德的。透过康德对利他情感与道德的关联的否定,以及他自觉保持的与经验主义道德哲学的处处对立,我们会发现,在道德的特质这一问题上,他们其实十分一致,因为康德理解的道德在于理性对行为主体的经验的自我克制,而所谓理性的普遍化的要求不过是要把所有人的利益都考虑进来的形式化的表达。在哲学家中,石里克对此表述得最为直接明确,“当今流行道德的特点,在于它的一切最重要的要求,目的都在抑制个人欲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