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记录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记录

ID:38036276

大小:15.8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1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记录_第1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记录_第2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记录_第3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记录_第4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记录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记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五年级上册分组实验记录⑴.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五上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活动目的: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活动过程:1.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2.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高度。提示:注意在同一地点观察。描述太阳的位置,可以借助参照物(大树、房屋、旗杆)来表达。实验记录:东→西,低→高→低 ⑵.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五上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活动目的: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活动准备:指南针、记录纸、橡皮、小棒、小尺、钟表、温度计活动过程: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

2、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2.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每到课间,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提示:温度计要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观察应该延续一整天,获得一天的数据。实验结论:影子变化的规律,西→东,长→短→长 ⑶.制作简易太阳钟(五上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活动目的: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移动和变化的规律制作简易的太阳钟活动准备:卡纸片、指南针、钟表、硬纸板、胶水活动过程: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地方,在地上垂直插一根小棍。当你的手表达到某一整点时,就在木棍的投影处放一块石头作为记号,并把时间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牛顿钟”。用卡纸、指南

3、针和硬纸板做一个更精确的太阳钟。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将圆分成24等分,每一等份再分三等份,这样每一等份角度为5度,代表20分钟)2.把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硬纸板(其中一角为当地纬度)竖起粘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固定在12时的位置)。3.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 ⑷.观察月相盒中的月相变化(五上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4课《看月亮》)活动目的:知道月亮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活动准备:记录纸、月相盒新月 蛾眉月  上弦月  上凸月  凸月   满月  残月 下弦月 蛾眉月  月食必定发生“望”(农历15前后)。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 因为只有十五时地球才处于月地之

4、间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 因为只有初一时月球才处于日地之间。 ⑸.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活动目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活动准备:小孔板、手电筒活动过程:将三张小孔板的小孔位于同一直线上,用手电筒光照射,看光线通过的情况提示:这个实验要在暗室中进行。 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2课《照镜子》)活动目的:发现镜子成像的特点活动准备:每人准备一面镜子活动过程:1.照一照镜子,你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闭起一只眼睛,看看镜子里有什么不同。2.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它们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3.看着镜子,让笔在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这个角度的

5、图像不仅左右相反,而且上下相反)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光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的;两面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⑺.研究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3课《研究透镜》)活动目的:了解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不同折射功能活动准备:每组准备一套透镜活动过程:1.透过不同的镜片观察物体,看发生了什么变化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让镜面与光线垂直,调节镜片与纸的距离,使光斑最小、最亮。试一试凹透镜能否聚光。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情况。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调节凸透镜和白纸的距离,使窗户的影像最清晰。

6、再用凹透镜试试。实验现象:凸透镜有放大作用,而凹透镜则有缩小作用。凸透镜可以聚光,而凹透镜则能使光发散。凸透镜可以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而凹透镜则不能。 ⑻简单电路的连接(五上第三单元《电和磁》第1课《简单电路》)活动目的:了解简单电路的构成活动准备:电池、导线、小灯泡活动过程:用电池、导线、小灯泡,想办法使一只小灯泡亮起来,并画出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提示: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灯丝的两端连接在哪里,让学生知道电池有正负极。 ⑼.导体与绝缘体的检验(五上第三单元《电和磁》第2课《导体和绝缘体》)活动目的;知道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掌握一种实验室检验物体导电性能的方法活

7、动准备:电池、开关、小电珠、导线、待测物体(剪刀、钥匙、石子、夹子、回形针等)活动过程:利用小灯泡、电线和电池,组合成一个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实验记录:实验结论:像钢尺、铁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⑽.解暗盒(五上第三单元《电和磁》第3课《探测暗盒的电路》)活动目的:检测暗盒里的电路。活动准备:接好电路的暗盒,电池、小电珠、导线若干活动过程;1.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暗盒让同伴来检测2.把每次检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