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兹拉.庞德叙述艺术的野性与理性修改

埃兹拉.庞德叙述艺术的野性与理性修改

ID:38040482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埃兹拉.庞德叙述艺术的野性与理性修改_第1页
埃兹拉.庞德叙述艺术的野性与理性修改_第2页
埃兹拉.庞德叙述艺术的野性与理性修改_第3页
资源描述:

《埃兹拉.庞德叙述艺术的野性与理性修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埃兹拉·庞德叙述艺术的野性与理性【摘要】埃兹拉·庞德是美国著名诗人及批评家,他是20世纪初期西方文坛意象派是个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他的诗歌为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本文将通过解读埃兹拉·庞德的部分作品,对他在是个艺术中表现的野性与理性进行深入探讨。【关键词】庞德;野性;理性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西方文坛意象主义的倡导人,是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也是美国现代诗歌运动的开创者,他的作品对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埃兹拉·庞德是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积极参与美国政治,但是却毫无建树,

2、许多人为他深深叹息。其实,庞德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人文诗人,他非凡的诗才和深邃的思想,再结合他巨大的人格魅力对功利化、平庸化以及物欲化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唤醒人们灵魂深处的精神意念。一、野性的呼唤最后回归于理性1、充满野性的精神呐喊庞德一生创作了无数诗歌,“六节诗:澳特弗”只是一首很短的叙事诗,1909年在《英语回顾》上发表,短短的39行诗句展现了庞德独特的诗歌风格。这首短诗不同与传统的诗歌格式,而是与歌剧“狮王理查德”的戏剧叙事方式非常相像。故事的叙述者伯特伦·波是一位贵族,一位中世纪法国南部加斯科尼的一个大军阀。以他的澳特弗内

3、的城堡为场景。而帕皮尔斯,这位中世纪英法的行吟诗人作为这个叙述的接受者。诗歌在开篇第一句是对叙述者的介绍,采用的是法文。然后又采用意大利语及英文来构建了一个陈述句与疑问句相结合的对话,以超人的勇气将伯特伦·波这个地狱的冤魂重新拉回了人间。这个中世纪法国的大军阀早已在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中被永恒地打入地狱。诗人在开篇用了一个虚拟法规的形式,采用不需要回答的疑问句形式,提出了他的想法,“我是否可以将这个地狱的冤魂挖掘出来呢?”然后庞德赋予了这个中世纪法国大军阀,也就是这首短诗的主角伯特伦·波以叙述的权力。然后在伯特伦·波以及

4、帕皮尔斯之间采用人物对话的方式进行叙述。“来吧!你个孬种,帕皮尔斯,让我们一起听音乐吧!”我们看到诗歌提到这样一个言说对象——帕皮尔斯,但是我们完全没有看到这个人的身影,听不到他的声音。在这个拥有叙述权的老军阀面前,帕皮尔斯这个苟延残喘的行吟诗人显得无比的卑微及渺小。诗人在第一节中,采用“你”来拉开读者的审美距离,同时也用第一人称“我”来表明故事的叙述者。然后庞德又将许多成名的作品直接自由引用过来,将叙述功能与组织功能发挥到了极致。特伦·波在这里恨恨地咒骂南方那些苟且偷生的人们,“诅咒你们,南方那发霉的和平,见鬼去吧!”在这

5、首短诗中,我们还听到诗人对战争的咒骂与抨击,他用犀利的笔锋描绘了这场战争的画面:“我的生命已经完全交给那出鞘的战刀,当入侵者的铁蹄践踏着脚下肥沃的疆土时,我不禁怒火中烧。”然后,庞德直接引用伯特伦·波的叙述,还原了这样一个历史真相,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军阀的内心世界,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叙述者的人物形象。在文学创作中,一般将不加提示的人物独白或者对话称为“自由直接引用”,基本上以第一人称形式出现,不会采用引号或者引导词等。伯特伦·波的独白产生了极大的张力,让读者产生共鸣,审美效果也因此而更加明显。读者在阅读时,就像身临其境,切

6、身去感受战争的恐怖与血腥,感受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和残忍。仿佛听到伯特伦·波在大声呼喊:“我宁愿在战场上拼命,洒尽鲜血,也不远在音乐与虚假和平的米兰空气中虚度一生。”2、理性的回归这首短诗极具可听性及欣赏性,它独特的戏剧独白形式体现出了另类的美,因为其采用重复意象和循环的诗歌形式,让这首诗的视觉旋律更为丰富。12世纪的法国普罗旺斯有一位行吟诗人丹尼尔,他创造了一种复杂而富有旋律感的诗歌形式,就是“六节诗”。这种诗歌以6行为一节,最后3行最为结尾,共39行,所以称为“六节诗”。六节诗采用每6个单词重复从而形成优美的视觉旋律,而在

7、韵律上没有严格要求。一旦每节的最后一个单词确定下来,后面的内容就必须要遵循这个原则重复进行下去。庞德在“六节诗:澳特弗”中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底,而这种在野性与理性之间相互转换的叙事形式也让他的诗歌独具韵味。庞德自己不参与诗歌的叙述,而是引用法国大军阀的独白来增添叙事的感染力,使战争的场面更加真实,更加牵动人心。萨利纳亲王是这首叙事诗的被叙述者,他的出现让故事更加真实,可信度更高。行吟诗人帕皮尔斯是这首叙事诗的叙述接受者,整首诗都没有看到他的身影,也没有听到他的声音,但是他在诗中好像又无处不在。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法国南部那些

8、苟且偷生的人,那些生活在虚假和平中的无知者;还看到那些无病呻吟的说教者在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或者是那些对战争观望、等待的中立者。庞德的思想情绪在这里充分地展现出来。激情与睿智赐予他诗歌的野性,但是学识与爱心又让他回归理性。正因为如此,庞德被评为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最具创新精神也是最有野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