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问答

观课议课问答

ID:38075319

大小:17.0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5

观课议课问答_第1页
观课议课问答_第2页
观课议课问答_第3页
观课议课问答_第4页
资源描述:

《观课议课问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观课议课问答(八):案例研究指向阅读:11042015-05-2606:15标签:教育文化观课议课问答(八):案例研究指向在观课时如何研究,在议课时如何讨论,这也是老师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比如A10组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听过的优秀课例有很多,但真正能被自我吸收和利用起来的少之又少。应该怎么抓重点地去观课?”陈益杰老师说:“我总觉得自己不能很好理解教学环节的内容,在我看来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教学环节设计,意义却非常大,也是执教老师最用心设计的环节。这是我比较困惑的地方。”我的回应: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主要有这样两个典型特征:一是以教师最为关心的教学

2、实践活动和问题为对象,教师所研究的主要是自己(或同伴)已经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问题;二是以教学的实践现场为主要研究场所,研究主要在教学活动的现场展开。“问题”和“现场”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两个关键词。扣住“问题”、“现场”的教学研究关键,观课议课实践和提炼了从现场到问题的案例研究、从问题到现场的行动研究两种路径和研究模型。根据老师们的问题,这里用刊发在《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5期)上的一篇文章,主要与大家分享如何对不同的案例展开不同的研究从中获得教育变革的启示。附:教学案例研究的三种指向陈大伟(刊于《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5期)【摘要】教学案例

3、是蕴含教学问题和疑难、或者能提供教学启示的教学故事,教学案例的价值实现依赖于对案例中问题、疑难和启示的研究。以学论教是教学案例研究的定位和依据。对效果理想的教学案例进行研究,要发现达成理想效果的手段和方法,从中找到能为我所用的教学策略;研究不理想的教学案例,要找准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对症下药地进行教学重建;研究存有疑惑的教学案例,既要“入乎其内”地理解,又要“出乎其外”地超越。【关键词】教学案例案例研究以学论教教学重建对于教学案例,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笔者认为:(1)就其结构和作用,案例和寓言具有某些一致性,“寓”是寄寓、

4、放置,“言”是人生道理,寓言就是寄寓着人生道理的故事;教学案例就是蕴含教学问题和疑难、或者能提供教学启示的教学故事。(2)就其来源,寓言大多来源于杜撰,而教学案例应该来源于真实的课堂实践和课堂观察。寓言的作用实现依赖于对寓言意义的领悟,教学案例的价值实现依赖于对案例中问题、疑难和启示的研究。就教师的专业实践和专业成长而言,缺乏背景、故事支持的理论学习可能是枯燥和难以实践运用;但仅仅停留在知道某一案例中故事的表层学习可能“当时热闹,过后忘掉”。避免“过后忘掉”,案例研究需要从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法跳出来,通过对教育问题、疑难和启示的研究,去把握更

5、上位的教育实践方法、教育实践原则和教育实践伦理。追求有效教学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以学论教是教学案例研究的定位和依据。从学习效果出发,我们可以把教学案例分为学习效果比较理想的案例、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的案例、当下效果未曾显现存有疑惑的案例。对不同的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可以有不同的目标指向。一、从效果理想的案例中发现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效果理想的案例可以借鉴和模仿,但如果缺乏深入的研究,盲目的借鉴和模仿就可能东施效颦、南辕北辙。德国教育家布雷津卡认为:“教育行为只能在目的和手段关系的框架中才能得到理解。教育科学并不只是一种描述事实的科学,而是一种分

6、析目的和手段的科学。”[1]对效果理想的教学案例进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现达成理想效果的手段和方法,从中找到能为我所用的教学策略,通过从“个”到“类”、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和概括,解决好案例知识“远迁移”、在更大范围内借鉴实践的问题。比如,有这样一个案例:生物教师马老师刚一进教室,学生就大笑起来。原来黑板中央挂着个吹得胀鼓鼓的猪膀胱,旁边还写着:“请讲讲猪尿泡是怎样割下来的,有什么功能?”马老师没有气恼,只是静静地说:“这位同学用生动直观的方法提了一个生物学问题。看来这位同学对解剖学很感兴趣,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我不以为这位同学的行为

7、是完全错误的,说不定他还会成为一个解剖学专家呢。不过,大家笑也是有道理的。提猪尿泡的问题就挂一个猪尿泡,这是完全没必要的。难道提出关于人脑功能的问题也要挂一个人脑吗?”马老师接着说:“敢于提问很好,但这个问题现在还不该讲,过一段时间我们会讲这一问题的。到时候希望提问题的同学能认真听。”下课后,一个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2]“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这里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对于这样的案例,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师个人魅力、能力、效果的赞美和欣赏上,因为这样的欣赏和赞美只是一种“临溪羡鱼”。研究意味着要“退而结网”,要从效果理想的案例中发现教育实

8、践的启示,从中找到达成理想教育效果的方法,获得为我所用的实践策略。研究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借鉴以下策略面对教学意外:(1)对于学生的恶作剧(或者挑衅)不要气恼,要接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