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

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

ID:38117882

大小:1.34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6

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_第1页
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_第2页
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_第3页
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_第4页
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1卷第3期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2011年9月Journalof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http://xbsk.njau.edu.cn揖农史研究铱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李燕(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摇要:金善宝是我国著名的农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从云南小麦的发现和研究、中国小麦品种的分类和分布区域的研究、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到小麦科学理论的总结与创新等,每前进一步,都树立了中国小麦科学

2、研究的一个里程碑。金善宝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几十年,为我国培养了众多知名学者和卓越的农业科研人员。金善宝在农业科技政策、农业科技管理等方面有着自己深切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为政府制定、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和农业科技政策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金善宝为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遗产,他在推动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同时,为我国农业科技人员作出了行动的表率和学习的榜样。关键词:金善宝;小麦科技;农业教育;农业科技中图分类号:K82摇摇文献标志码:A摇摇文章编号:1671-7465(2011)03-0108-06摇摇金善宝1895年7月2日生于浙江诸

3、暨,1920域的研究、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到小麦科学理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1926年本科论的总结与创新等,每前进一步,都树立了中国小毕业于东南大学农艺系。1930—1932年先后在美麦科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国康奈尔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学习和研究。回国1937年抗日初期,金善宝从云南征集的小麦后,曾任浙江大学副教授,中央大学、江南大学教授品种中,发现有一类小麦品种性状特殊,他从其他兼农艺系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各省搜集的小麦品种中,从没有发现过这种类型,农学院院长,南京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他查阅了世界小麦分类学文献,也不

4、能确定其适当长等。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的植物学分类地位。1942年,他去云南实地考察,金善宝是中国现代农业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的活走遍了澜沧江流域,登上高原,发现该品种的主要动经历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产区分布在云南省西部澜沧江西南,包括镇康、双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仅从金善宝与中国现代江、云县、缅宁及腾冲等县,海拔均在1000—1700小麦科学研究、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农业教育以及金米之间。通过考察,他一共搜集到这种小麦15个善宝与农业科技政策和管理等三个方面简要简述品种,后经多方研究,他将其命名为“云南小麦冶,金善宝对

5、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贡献。并命名为普通小麦的云南小麦亚种。金善宝于1959年再次去云南,他跑遍了整个澜沧江流域,寻一、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小麦科学研究找云南小麦新亚种的发源地,终于发现澜沧江流域是云南小麦新亚种分布的中心,这个地区从海拔金善宝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我国的小麦科1300米到3000多米都有小麦种植,高原地形复学事业,他为我国的小麦育种研究和农业生产的发杂,“立体农业冶的气候、生态特点,是形成变异的展,为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作出了卓越贡献。从云南重要因素,从而确定了云南是我国小麦种类最丰富小麦的发现和研究、中国小麦品种的分类和分布区的地区,也是我国

6、小麦变异的中心。这个研究结果收稿日期:2010-11-24作者简介:李燕(1970—),女,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科技史。108第3期李燕: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1]得到国内外小麦科学家的一致肯定。当年从潘希维尔世界小麦品种中选出的。中大金善宝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就注意搜集我2419小麦,1934年在南京开始选种,1937年移至国小麦品种的分类资料。1928年5月,金善宝写四川重庆继续试验,至1942年首先在四川示范推出《中国小麦分类之初步》,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广,以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46年中央大学迁小

7、麦分类研究的科学论文。1943年,发表了《中国回南京后,中大2419继续在丁家桥农场参加品种小麦区域》的论文,“作者曾两次搜集我国各县之比较试验并进行繁殖。试验证明,“中大2419不但小麦样品数千种,分别研究冬麦、春麦、白皮、红皮适应于长江上游,而且也适应于长江下游;不但具[5]及软粒与硬粒之分布状况;并根据上述之分布结有高额丰产性,而且有产量的稳定性。冶新中国果,试分我国小麦为三个区域,即硬粒红皮春小麦成立后,中大2419(改名为南大2419)在长江两岸[2]区,硬粒冬麦混合区,及软粒红皮冬小麦区。冶迅速推广,并扩展到陕甘、两广、云贵等地,种植面19

8、54年,金善宝主持“全国小麦的种类及其分积最大时达7000多万亩,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布的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