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歌的节奏

论李白诗歌的节奏

ID:38205607

大小:90.9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1

论李白诗歌的节奏_第1页
论李白诗歌的节奏_第2页
论李白诗歌的节奏_第3页
论李白诗歌的节奏_第4页
论李白诗歌的节奏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李白诗歌的节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5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ay,2010第37卷第3期JournalofHube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Vol.37No.3论李白诗歌的节奏孟修祥(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荆州443000)[摘要]李白诗歌善于把有序与无序的、简明与复沓的、舒缓与“迅快”的等各种节奏,营造成独特的语言秩序,如视角的快速转换、意象的偶然并置、杂言的句式变换等等,使我们领略到诗歌语言之节奏的无穷魅力。形成这种魅力的主要审美依据,首先是诗人内在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与诗的节奏旋律的和谐统一;其次是李白诗歌的节奏源于其

2、“天机俊发”的思维方式;其三,李白精于音乐舞蹈,有利于他对诗歌节奏的把握;其四,李白强悍的主体意识、旺盛的生命力与独特的浪漫气质,使他自然地与盛唐时代的艺术精神相沟通,使其诗具有不可预计的情感抒发,不可模仿的节奏音调。[关键词]节奏;意象;句式;吟咏[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4799(2010)03-0023-06探寻李白诗歌内在的审美机制,必须解答节拍与速度———节奏在李白诗中的表现特点。事实上,前人论及李白诗歌时就已经使用了“节奏”这一概念(如《唐宋诗醇》评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时即用到)。而更多情况下,诗论家们

3、并没有使用“节奏”这一概念,且只是在评说“节奏”在李白诗中的表现特点,还不能真正揭示节奏之于李白诗歌的特殊作用。当代学者论及李白诗歌之节奏者甚多,却总是概而言之,多雷同之语。事实上,节奏之于李白诗歌的重要作用并不下于音乐,李白诗歌的语言善于把有序与无序、简明与复沓、舒缓与“迅快”等各种节奏,营造成独特的语言秩序,使我们领略到诗歌语言之节奏的无穷魅力,而解读这种语言节奏的魅力正是本文的主要任务。一、李白诗歌意象转换的节奏语音有规律地运动,就能形成节奏感,这种运动规律被诗家称为“节奏律”。诗歌可以节奏的形式将诗中的各种意象编织成独特的旋律,造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感觉

4、,从意境美的角度看,诗的基本形式就是意象的流转,在意象的流转中可以表现为节奏的变化。范德机《诗评》评李白“《远别离》篇最有楚人风,所贵乎楚言者,断如复断,乱如复乱,而词义反复曲折,行乎其间,实未尝断而乱也,使人一唱三叹而有遗音”。所谓最具有“楚人风”,乃指《远别离》有屈赋《哀郢》之意,由此,可推断此诗大约写于诗人离别京城之际,因目睹了朝政的昏暗而充满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之祸患的担忧,故借慨叹历史故实,发现实隐忧之叹,而诗中却来了一段“或云尧幽囚,舜野死”的野史穿插,打破了正史所记载的正统看法,在第三人称化的叙述中,又突然出现“我纵言之将何补,

5、皇穹不照余之忠诚”的第一人称叙述,构成了意象层次的“断”与“乱”的跌宕感。在意象编织成的独特旋律中显现出“一唱三叹”的艺术节奏形式。诗歌意象的流转可以显现出一种跳跃的特性,如《行路难》其三,全诗共十六句,写到了许由、伯夷、叔齐、伍子胥、屈原、陆机、李斯、张翰八个历史人物,而这八个历史人物分别属于五个时代:唐尧、春秋、战国、秦、西晋。八个历史人物流转往复,反复申说功成身退之理,不仅不觉得有任何沉滞之感,反而感受到诗人李白有一股情感的激流从内心倾泻而出,势不可挡。这种按照自己的情感逻辑将古代事典、人物加以错置、对接的方式,在《行路难》其二、《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

6、还西京》、《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诗作中均有相同的表现。物理时空的无序化是按诗人情感逻辑来作有序处理的,在李白的主观时空中,可以任意驰骋于今古,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节奏感。[收稿日期]2009-03-10[作者简介]孟修祥(1956-),男,湖北天门人,长江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楚文化研究。24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7卷诗歌语言作为一种非逻辑化语言,它使人们可以在非逻辑化的时空中自由驰骋其想象,以舒展其丰富而深邃的内心世界。李白对自由充满极其强烈的渴望,内心又极为灵动自由,因而他的诗歌最喜欢也最善于在历史与神话、虚幻与现实之间随意

7、转换和跳跃,由意象的流转而形成一种超常的节奏,以致于使人以常规思维方式难于解读,甚至怀疑其为伪作。如《江上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朱谏《李诗辨疑》卷上评曰:“此诗文不接续,意无照应,故为豪放,而无次序,似白而实非也。故疑而阙之,不敢强为之说。”《江上吟》为李白酒醉之后所作,而这正是最宜于李白表达内心情感的时候,故而在诗的前面说自己携妓载酒,泛舟江上之乐,抒豪宕不羁之情。后面借对屈原的

8、推崇,以道功名富贵的价值之虚妄。其实,诗人的情感意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