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的教材建设

语文课程的教材建设

ID:38256031

大小:73.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6-07

语文课程的教材建设_第1页
语文课程的教材建设_第2页
语文课程的教材建设_第3页
语文课程的教材建设_第4页
语文课程的教材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的教材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第四章语文课程的教材建设第一节语文教材的文化品性 语文课程享有“百科之母”的美称,语文课程的教材建设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建设。当今语文教材的风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示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一代人的文化面貌。教科书必须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语文教材应该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语文教材应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性。一、民族化文化品性语文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母语(即民族的语言)和国语(即祖国的语言)教育。民族的母语和祖国的语言是民族思想、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生活的历史记录,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宝库。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无不是一种特定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写照。俄罗斯教育科学家乌申斯基就曾明确指出:“在民族语言照亮而透彻

2、的深处,不但反映着祖国的自然,而且反映着民族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人们一代跟着一代传下去,但是每一代生活的成果都保留在语言里,成为传给后一代的遗产。一代跟着一代,把各种深刻而热烈的运动的结果历史事件的结果,信仰、见解、生活中的忧患和欢乐的痕迹,全部积累在本民族语言的宝库里。总之,一个民族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①乌申斯基.祖国语言.转引自洛尔德基帕尼泽.乌申斯基教育学说.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157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育实质上就是民族文化精神、

3、民族思想情感的教育,语文教育活动的本质内容,就是学习民族语言与其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了解民族思想、情感和生活的历史。其实,许多国内外教育家都曾对语文教育中文化精神所具有的这种民族性特征作过论述,说明母语教育并非只是简单的文字或字母用法和段落、句读的问题,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教育,更重要的是母语所包容的民族思想和精神、民族情感与生活,是民族川流不息的生命。也就是说,一个民族的语言,其实质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符号,是一个民族生息繁衍的生命传递。21就我们的汉民族语言来说,它不仅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汉民族文化的构成。汉民族的文化精神主要是通过汉民族语言来传播和发展

4、的,汉民族语言浸透着汉民族文化的精髓。如一个汉语言艺术作品,无论是一首诗歌、一篇散文,还是一部小说、一个剧本,无不都是汉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充溢着特有的汉民族文化精神。“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被历代人熟诵的名句。显然,它不仅仅是一种爱情的表达,更是一种古代文化道德准则和伦理观念的表达,即“淑女”要配“君子”,美貌要与德才结合,推崇的是一种美与才、容与德并举的伦理规范和道德风尚。单就这首诗使用的名词来说,什么是“淑女”,什么是“君子”,不言而喻,“淑女”、“君子”显然不是一个少女、少男的概念,而是一个伦理规范、道德风尚的概念,是一个文化的概念

5、,它有着鲜明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性,表现的是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精神。①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16-17语文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以母语为载体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增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尊心和自觉性,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数千年来,我们的先人在艰苦卓绝的实践中,创造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可供全人类共享的精神文明成果。现在的中学生从当年呀呀学语时开始,已经在母语环境中接受了十几年耳濡目染

6、的熏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母语心理。但是,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他们对母语的感情、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自发的状态,而尚未达到自觉的高度。因此,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提出教科书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十分必要的。要充分重视并发挥教科书所具有的传播优秀文化的功能,通过对中华文化经典和精品的解读,在与大师的对话中,在对经典的解读中,加深对我们民族先人精神生活的感悟,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接受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在批判性的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强调民族化的同时,还要重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要引导学生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开阔的文化视野,以科学、辩证的态度看待古今中外各种文化

7、现象及其成果,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21二、时代化文化品性语文教育活动的内容来自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化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及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别是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往往制约着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代生活的节奏同步,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的内在律动,表现时代文化精神的风貌和特质,从而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服务,完成时代与社会赋予语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