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文概览讲稿

华夏人文概览讲稿

ID:38428187

大小:1.08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6-12

华夏人文概览讲稿_第1页
华夏人文概览讲稿_第2页
华夏人文概览讲稿_第3页
华夏人文概览讲稿_第4页
华夏人文概览讲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夏人文概览讲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夏人文概览深圳大学文学院李联春华夏人文概论------1绪论:人文华夏编撰背景:A。当前社会“人文精神”失落,道德诚信低迷,人们感到内心失据的危机B。举国上下皆以为亟待增强民族精神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C。高校的义务: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投入新时代“民族价值系统重建”的宏伟工程。指导思想:(两大关键):A。认为有一条通贯于整个华夏文明发展史的人文主轴,精神主脉。故此,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世代承续。B。提出“一代有一代之精神”的观点。故此,中华文明才能奇观叠现、代有高峰、举世瞩目。纵向:着眼于“通”。横向:着眼于“变”。通变结合,以达到把握整体华夏文明的发展

2、路向和不同时代的人文特征。第一节:华夏中国“华夏”指称:“华”:最初指植物花朵。许慎《说文解字》:华,荣也,从草,从萼。“华”:后又用于形容华夏民族礼仪的显贵,光彩和隆重。并以此指中土和中土之民.故到六朝时,另造“花”字来专指植物的花朵。“夏”:A最初指聚居于中原的古老部族。见《说文解字》:夏:中国之人也。从,从页,从。B后也泛指中国之地。因BC2070年,禹启父子建立第一个“家天下”国家夏朝。C还有“大”的意思。汉扬雄《方言》: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D还有华彩五色之意,并与“雅”相通。意为:超凡、脱俗,雅正、高贵。“华夏”二字连用,初指中原地区,后包举中国全境。

3、而且明显带上了汉族自古以来强烈的文化自豪感.“中国”“中华”的古义产生相对较迟,概念的使用也较晚。1。中国:此称呼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BC1046年建立西周)A指京师。天子直辖之地。与四方诸候之地相对举。B指商周封地。与“远方”相对举;C专指东周时期以首都洛阳为中心的地区,即夏区。周代所封诸侯不少,称为“诸夏”,“中国”是中心,在东周代表诸夏,“中国之人”与周边被称作“四夷”的少数民族相对举。先秦典籍所谓“中国”者,多指京师或中央封地,兼有该地承载了文化道统之意。这种用法直至以后的汉唐之世仍未改变。例:“孰为中国?曰:王政之所加,七赋之所养,中于天地者为中国。”象今日中

4、国用法只有在建立了大一统王朝的情形下才会出现.2。中华“中华”的“中”,指中原,也就周代所说的“中国”,起源远古轩辕黄帝部落联盟,扎根黄河中游平原。长久以来,四裔环列,黄帝所处的位置恰在正“中”。“中”字意含褒扬肯定,时至今日,中原方言仍将“好的”、“可行”说作“中”。至于“中华”二字连用,则出现略迟,但不会晚于魏晋之世,到南北朝时代则普遍使用了。例:《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裴松之注:“若使(诸葛亮)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沉翳哉。”中华名字,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乃一文化之族名。后引向政治领域。朱元璋提出:“恢复中华”口号。号召立国。A古时中国虽可通

5、称“中华”、“中土”,但并未以“中国”为国名。B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四千多年历史均各自以朝代为名。C只是到了清代中后叶,西方传教士东来,才由他们将明、清两朝称为“中华帝国”,简称“中国”。D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清王朝首席代表索额图用“中国大圣皇帝钦差”署名,这是首次以国际条约的形式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E鸦片战争时,林则徐发布《拟谕英吉利国王檄》称:“中国所行于外国者,无一非利他人之物。”中国与外国对举,逐渐流行.F辛亥以后,始见“中华民国”国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国的全称,在世界上正式使用

6、了五十余年。3。何谓“支那”,“震旦”此为古代时中国的别称,此外还有若干别称:例如,“诸夏”、“中州”、“九州”、“齐州”、“禹甸”、“禹域”、“赤县”、“神州”等,多用于诗文,不见于正式文书。近世以来,以英语的“China”称中国,自是世界通行,无人不晓。“支那”一词,由于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人常以此称呼中国,国人以为这是日本人对我国的轻侮,因而十分反感。最初“支那”含意不同。此词出于佛典,来自印度梵语,说中国乃文物之国,意思有褒而无贬。早在我国商代,天竺(古印度)已言“支那”。因天竺之人叹服华夏中原地区锄耕农业发达、器用先进,因而称为“支那”,亦作“摩诃支那”。“摩诃”是

7、梵语“大”的意思,“支那”即文物器用先进的汉国。所以后来大唐高僧玄奘也将“摩诃支那”译作“大汉国”。“支那”一词又作“震旦”,“震旦”为日出之义,因为中国在印度以东。“摩诃支那”即指“摩诃震旦”,后者直译过来便是“大东”之意。这些说法在《唐书·西域传》和印度佛教经典《华严经》中有记载.第二节人文文化“文化”:泛指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认为“文化”包含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人文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指精神创造成果的创造和积累。本书名为《华夏人文概览》,自然是着力探讨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