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分析

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分析

ID:38489974

大小:1.78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3

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分析_第1页
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分析_第2页
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分析_第3页
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分析_第4页
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青岛市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⑥D.①⑤⑥读下表,表中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据此回答2~4题。分区甲乙丙地形高原、高山①高原、盆地、山地气候②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植被森林、草甸、荒漠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农业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种植业③2.表中的①表示(  )A.盆地、丘陵B.平原、丘陵、高原C.高原、盆地D.高原、盆地、山地3.②表示的气候主要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山气候4

2、.有关表中③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分布区,畜牧业发达②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 ③借助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 ④由于干旱严重,作物种植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类活动的差异,据此回答5~7题。5.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植被  B.土壤C.气候D.地形6.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作农业为

3、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形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B.地形C.土壤D.热量7.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和当地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  )A.西双版纳——竹楼B.江南地区——尖顶屋C.陕北延安——窑洞D.云贵高原——蒙古包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简图,据此回答8~10题。8.图中A区与C区的分界线是(  )A.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B.3000m等高线C.400mm年等降水量线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9.下列地形单元不在C区的是(  )A.内蒙古高原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10.关于三大自

4、然区的人类活动,叙述错误的是(  )A.B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B.A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C.B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D.C区域气候湿润,平原面积大11.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第1~2题。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A.有界性B.差异性C.整体性D.层次性12有关图中三大区域划分,叙述正确的是(  )A.是按照自然要素差异划分的空间单位B.其区域界线是模糊的C.三大区域之间存在人员、物资、信息等的交流D.三大区域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读图,完成第13~14题。13.下列描述与图示地区相符的是

5、(  )A.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B.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14.影响该区域人口和聚落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光照D.地形右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完成第15~17题。15.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地形崎岖B.光照较少C.降水不足D.积温过高16.资源短缺制约着乙所在工业基地的发展,下列工程中不能缓解上述问题的是(  )A.南水北调B.西气东输C.西电东送D.北煤南运17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6、(  )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读图,完成第18~20题。18.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19.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D.②⑦⑧20.

7、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图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完成21~23题。21.可以作为甲、乙两图所反映的农业景观的界线是(  )A.200mm年等降水量线B.1月份0℃等温线C.太行山脉D.大兴安岭22.造成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市场23.两图文化景观反映了(  )A.精神文化景观影响自然环境B.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起决定性作用C.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D.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日益增强2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

8、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