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讲》PPT课件

《周围神经病讲》PPT课件

ID:38724181

大小:1.09 MB

页数:91页

时间:2019-06-18

《周围神经病讲》PPT课件_第1页
《周围神经病讲》PPT课件_第2页
《周围神经病讲》PPT课件_第3页
《周围神经病讲》PPT课件_第4页
《周围神经病讲》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围神经病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周围神经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宋晓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概念三叉神经痛是指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病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未明确。多种学说:微血管学说机械压迫学说缺血学说癫痫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发病机制由于致病因素的存在,使半月神经节的感觉根和运动支发生脱髓鞘的改变,脱失髓鞘的轴突与相邻纤维间发生短路。因此轻微的触觉刺激即可通过短路传入中枢,而中枢的传出冲动也可经短路成为传入冲动,如此达到一定的总和而激发半月神经节内的神经元产生疼痛。病理在神经节细胞浆中出现空泡,轴突不规则、增生、肥厚、扭曲或消失,髓鞘明显增厚、瓦解,多数纤维有节段性脱髓鞘

2、改变。解剖三叉神经周围支:眼支上颌支下颌支三叉神经周围支*临床表现发病年龄:40岁以上,女性高于男性。发病部位:上颌支或下颌支常见,单侧。发作特点:突发短暂剧痛,持续数秒至1到2分钟,骤然停止。疼痛特点:刀割样、撕裂样、针刺样、电灼样剧痛。痛性抽搐触发点:口角、鼻翼、面颊、舌等。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临床表现三叉神经痛发作(右侧)诊断疼痛发作部位;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发作性剧痛;触发点及诱发因素;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鉴别诊断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牙痛鼻窦炎舌咽神经痛*治疗药物治疗:适应症:初患、年迈或合并有严重的内脏疾病,不宜手术及不能耐受者。*治疗—药物卡马西平:首选

3、药物,有效率70%~80%。剂量:0.1g2次/d,以后每天增加0.1g/d。一般为0.6~0.8g/d。苯妥英钠:有效率20%~50%。剂量:0.1g3次/d,以后每天增加0.1g/d,最大不超过0.6g/d。氯硝西泮:上述药物无效可用,有效率40%~50%。4~6mg/d。七叶莲:疗效60%。治疗神经阻滞疗法:适应症:药物治疗无效或有副作用;拒绝手术治疗或不适于手术治疗者;作为过渡治疗为手术创造条件。方法:无水酒精、甘油或维生素B12。优缺点:简易安全,但疗效不持久。治疗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适应症:长期用药无效或无法耐受者伽玛刀治疗:适应症:药物治疗和神经阻滞治疗无效;手术治疗

4、失败或复发;身体情况不适合手术治疗者。治疗手术治疗:适应症:药物和神经阻滞治疗无效者。方法:微血管减压术;颅外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或撕脱术;颅内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思考题三叉神经痛的概念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facialpalsy概念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原因不明,由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急性发病的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Bellpalsy)。病因病因未明。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发病机制有学者认为是面神经本身或外周病变所致面神经本身原因受凉所致,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

5、血管发生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及面神经受压。外周因素则认为茎乳突孔内骨膜炎,是面神经受压或血液循环障碍,产生面神经麻痹。病理面神经管内面神经和神经鞘的水肿,而后发生神经髓鞘及轴突的变性。面神经中枢支与周围支*临床表现发病年龄: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起病形式:急性起病。3到4天达高峰。首发症状:患侧耳后或乳突区疼痛。体征:额纹减少或消失、眼裂变大、闭眼不全或不能、贝尔现象。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漏气、吹口哨不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睫毛征(右侧)面神经不同部位损害的临床表现Bell氏现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amsay-Hunt综合征临床表现后遗症:面肌痉挛及抽搐面肌

6、联合运动反常的味觉泪反射面神经麻痹(后遗症)面肌痉挛(右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假性面神经麻痹(左侧)瘫痪侧因面肌张力增强而睑裂变窄、口角上抬、鼻唇沟深,乃形成对侧面肌的假性面神经麻痹。但在笑时仍露出面神经麻痹的本来面目。面神经麻痹(后遗症)面神经麻痹恢复期的联合运动表现在当口轮匝肌运动时(张口-3、示齿-4、鼓腮-5、吸吮-6),其眼轮匝肌也收缩(眼裂变小)。当眼轮匝肌收缩时(闭眼),其口轮匝肌也收缩(口角牵拉)。辅助检查面神经兴奋阈值测定:双侧兴奋阈值愈<2mA正常;3~5mA愈后良好;>10mA愈后差。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测定:(三周内)患侧波幅下降为健侧的30%以上,可能在2个月

7、内恢复;下降10%~30%,在2~8个月内恢复;下降10%以下恢复较差,需6个月~1年。鉴别诊断格林—巴利综合症耳源性面神经麻痹颅后窝肿瘤、脑膜炎*治疗—急性期药物治疗:皮质激素神经营养剂局部循环改善剂抗病毒药可服用水杨酸类药物*治疗—急性期物理疗法保护眼睛中医治疗治疗—恢复期康复治疗手术治疗面—舌下神经吻合术面—副神经吻合术预后70%可完全恢复;20%部分恢复;10%恢复不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