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是如何超越经验的

意义是如何超越经验的

ID:38735066

大小:43.5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8

意义是如何超越经验的_第1页
意义是如何超越经验的_第2页
意义是如何超越经验的_第3页
意义是如何超越经验的_第4页
意义是如何超越经验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意义是如何超越经验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意义是如何超越经验的(原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03年特辑)翟振明大概不会有多少人会对此觉得大惑不解:有些事情在某一个人对它们无所认识和经验的情况下发生,但是因为影响了这个人往后的生活历程,这些事对这个人而言是有意义的,甚至可以是非常重要的。但在这篇文章中,我关注的不是此类显而易见的问题,而是想要阐明一种初看起来难以接受的见解:某些事情即使对某个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不造成任何物理或心理的影响,对这个人而言同样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某事物对一个人有意义,不一定要在这个人的经验中造成真实的差别(realdifference

2、)。意义能够超越经验,因为现象学意义上的意识的意向性结构是意义的最终源泉,而意向性的观念性(ideality)并不依赖于相关经验的现实性(reality)。我将进一步论证,这样理解的与人的真实经验无必然联系的“有意义”的概念独独在人类事务领域中起作用,并且对理解诸如成功、所有权、道德责任等只适用于人类事务的概念必不可少。一、假想的例子假设迈克是我最好的一个朋友,他很爱他的猫,但他不幸得了癌症。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他请求我在他死后照顾他的猫,我答应了他的请求。上周迈克离开了人世。若不考虑流行伦理和宗教中的关于守信与死后生活可能性

3、的信念,除了这只猫本身的福利以及我是否喜欢这只猫的问题,我是遵守诺言照顾迈克的猫,还是他一死我就把猫炖了下酒,对已经去世了的迈克而言,有什么相干吗?许多游客专程到卢浮宫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现在假设原作不小心给毁了,而公众对此一无所知。博物馆私下保存了一幅复制品,仿造得相当好,以至用肉眼判断不出它与原作的区别。如果在公众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将复制品代替原作展出,对那些长途旅行至此,只为见一眼《蒙娜丽莎》的游客而言有什么关系吗?詹妮花多年前相信(而且现在依然相信)是山姆把她从强奸犯手中救了出来,而正因此她以身相许,嫁给了山姆

4、。昨天,他们家着火了,为了救山姆,詹妮花受了重伤,危在旦夕。但是,詹妮花很欣慰,她相信自己舍身救山姆是很值得的选择,因为山姆也曾在危急的关头救了她。但是,实际上,山姆正是那个试图强奸她的恶棍,而真正救她的人被山姆暗算了。山姆对詹妮花耍了手段,使詹妮花错误地以为他是英雄,引诱她嫁给了自己。但婚后,山姆成了一个十足的好丈夫。现在,如果詹妮花对真相一无所知,欣慰地死去,与山姆是真英雄的可能事实相比,这种欺骗给詹妮花的生活经历增添了瑕疵吗?也就是说,在两种可能性之间,詹妮花的生活有任何正面或负面的不同吗?杰夫和娣娜是夫妻,亨利和海娣

5、也是一对夫妻。杰夫和亨利是好朋友。娣娜非常爱杰夫,以至于一想到与其他男人做爱,她就会觉得无地自容。但杰夫和亨利于对方的妻子都有欲望。所以一天,他们商量交换性伴侣。如果知道他们的企图的话,娣娜(也许还有海娣)就会觉得荒唐透顶。于是杰夫和亨利开始练习对方的做爱方式,以便在某个晚上漆黑一片的时候能骗过娣娜和海娣。经过一个星期的练习,他们最终铤而走险并成功了。在交换伴侣后的第二天早上,娣娜甚至说,她觉得昨晚的性生活比以前的更让她兴奋,她觉得自己更爱杰夫7了。如果娣娜永远不知道杰夫和亨利的计谋,她算不算被他俩亵渎了?换句话说,不考虑对

6、社会的可能影响,仅从娣娜的角度来讲,当晚是杰夫还是亨利给娣娜带来了性快感有什么价值上不对等的差别吗?假设一个独裁者酷爱政治权力,并乐于炫耀他的权力。他撤消了立法系统整个重来。除了颁布其它一些必需的法律以外,他还要宣布一项新法律,这一切仅仅是为了炫耀他专断行使权力的能力。他这样写道:“公民们不应该,违者必须受到统治者想施行的任何惩罚。”然后,他通过电视直播,以抽签的方式,专断地确定空白处的内容,句子填补完整之后即成为一条法律。很偶然地,抽签填空的结果是:“公民们不应该吻自己的鼻子,违者必须受到统治者想施行的任何惩罚。”假定没人

7、能吻到自己的鼻子,不考虑对未来立法的影响,有没有这条法律对公民们的政治自由有任何差别吗?二、“有意义”比“真实”更根本对以上五个例子中关于有无差别的质问的回答是一样的:没有真实的差别,但有意义上的差别。这里的关键在于意义与真实的区分。值得提醒的是,我们这里所用的“真实的”(real)一词,与通常所理解的真实与虚假比较意义上的“真实”无关。那么,在这种新语境下,与“有意义的”(meaningful)相对的“真实的”(real)是什么意思呢?当然,我所说的“没有真实的差别”并非指两个事件在其自然过程中没有差别。很显然,我在每一个

8、例子中都隐含了对已发生的事与另外一个可能发生的事的对照。因而,我实际上指的是,事情以何种方式发生,没有在某个人(或某些人)那里导致真实的经验内容的变化,或者说经验的内容在两种可能性中给人的心理感受的可接受性不相上下。与通常所讲的“真实的”不同,这里的“真实的”是指当事人具体经验的真实。所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