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

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

ID:38833797

大小:60.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6-20

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_第1页
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_第2页
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_第3页
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_第4页
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黄震寰练拳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练拳又练功 道艺两相丰太极泰斗吴图南老师说:“根据我的体会,太极拳的功可概括为四种:一、松功;二、着功;三、劲功;四、气功”。吴老师一再告诫我们:“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练好太极拳松功”。因此,松功是太极拳的基础。松功修炼就是说要集中练养“神形”,“放松,入静”,而后练养“沉气,通空,圆融,虚灵”。通过这样用功,就可心定气和,周体四肢百骸,关节,肌肉,韧带无不柔和,无不松沉,无不轻灵。“无一处不轻灵,无一处不坚韧,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遂”。太极拳要求一松

2、到底,放松入静,毫不含糊地进行“大松,大静,大柔,大软,大虚(空)”。只要神虚领(灵)不丢,就不会懈、塌和丢。松要先心松、神松、意松、气松。而后形松。形松要达内松(五脏六腑)和外松(筋骨皮)。全体九大关节要节节松开,如九曲珠,又要节节贯串,通体无间,无微不至而周身一家。松的意义是松展、松开、松柔、松软、松沉、松圆、松通、松空、松灵,这样练法就不会松懈,松塌和松瘪。松要排除身上刚气、躁气、浮气、僵气而存积真气、元气、中气。从而能卸僵、弃木、化柔、转活、轻灵而富弹性。25松功的目的要排除病气、养炼神气、积储内气

3、、增长内功。本功法的特点要求气沉涌泉,神领到顶,养时神气相合,练时神气相分,一举一动立足消除“力学效应”,而求内气鼓荡。全套功法可以集中练,分散练,也可选择一式练,每一式可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要想功夫长得快,就要下苦功。身形要求神虚领,脊正,沉肩垂肘,尾闾中正,虚实相分,动静相间,开合相寓,阴阳相生,上下相随,左右相应,八面支撑。本套功法总结实践了十几年,对防治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低血压,五脏失调,关节炎,腰椎,颈椎,肩周炎,腰肌劳损等有效。对沉气通络获得“定功”来得较快。主要贯彻了“动静相兼,养练结合

4、,形神双修,内外兼练”的养生练功法,同时遵循“养生中寓有技击基础,技击推手中求养生”的宗旨。以“用意不用力”的法则来修炼“神气相合和神气相分”,从而能够卸僵化柔,积柔蕴刚,调柔堪能。第一法:无极桩静功――要求两会(百会、会阴)一点(涌泉联线中点)一垂线(中垂线)。第二法:松肩带腕功――起于涌泉,气贴背。第三法:沉气荡手功――气沉涌泉,荡双手。第四法:擎指功1.单指擎天理脾胃 2.双指擎天理三焦 3.双指前擎通大椎 4.双指横擎气贴背第五法:太极开合功――心开胯开形于手第六法:太极腰转功――练腰补肾在立轴25

5、第七法:丹田内砖功――丹田圆转手抱球第八法:阴阳胯圈功――以胯带膝并带踝第九法:膝松功――弯腿摩膝通热气第十法:转底功――气沉涌泉神到顶  收功法―松到底祛万病太极拳抽丝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黄震寰一、 抽丝功(劲)概念  太极拳抽丝功(劲)在现有的太极拳著作和杂志中论述不多,历史上对抽丝劲与缠丝劲的讨论有过不同的看法。但抽丝功修炼是太极拳练功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杨式太极拳大师田兆麟(注一)先生在教功中极重视抽丝功(劲)的讲解和示范,他指出:“抽丝者,即运劲如抽丝之谓也”(注二)。就是说太极拳劲在

6、身内运行要如浮云若流水,缓细绵长,又如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吴式太极拳大师吴图南(注三)先生在教功中也非常注重抽丝功的修炼,他经常告诉学生:“抽丝两个字见于王宗岳的《太极拳行功心解》里,这是个比喻”。他说:“练太极拳运劲就同抽丝一样,你如抽猛了丝就断了,你抽得不合适时,丝又抽不出来。这是比喻练太极拳劲,不能够过强,也不能过弱,要恰如其分”25(注四)。这说明练太极拳劲要像抽丝一样,出丝绵绵,入丝微微,缓徐绵长,细微流畅,绝不能像努气鼓劲,运气贯劲般地猛练硬练。这是说只有行气才能似抽丝,实际上练劲即练气,运

7、劲为行气。行气如九曲珠,运气如抽丝。我们把这种行气运身,运气如抽丝的功法称为“抽丝功”。所以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说:“运劲(气)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二、 抽丝功(劲)内涵拳论《太极拳行功心解》为抽丝功(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一)田兆麟先生进一步阐述抽丝功说:“按抽丝二字,非仅指缓徐直拉而出,因直拉而出,弗论如何缓徐绝不能绵绵不断。其实抽丝二字,乃指旋转出入,如来复线之螺旋形也,出为顺抽,入为逆抽,一切运劲,概不外乎此顺逆二抽,即两仪之谓也。其顺抽乃由足至于手指之抽,其逆抽乃由手指回归足之抽,其

8、路线即左足右手,右足左手,凡太极拳之运劲,无一不在此顺逆抽丝之中。以方位言之,即为十二抽丝,倘无之,即外形虽圆走圈动,而内中之劲仍是直劲,有失太极之义,不能发生以小胜大,以轻制重之功用。”由知:1、抽丝要缓徐和绵绵不断是“以心行气”之说。《行功心解》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