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官制之弊

论宋代官制之弊

ID:38922591

大小:235.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1

论宋代官制之弊_第1页
论宋代官制之弊_第2页
论宋代官制之弊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宋代官制之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太原师专学报·1999ournalofTaiyuanTeaehersCollege1年J第期论宋代官制之弊高立迎(太原师专政史系030001)摘要宋代是封建社会由盛,冗官制的庸致尤为突出,冗官现象为历朝之最。而衰的转折时期本文、、、,“,:通过对官冗员之多”的分析元官是宋代独特制之滋循资之甚耗费之大省官之难等弊端得出结论,。的君主专制集权政治的衍生物要根治是不可能;冗;;;关键词宋代官制官官职分离恩荫省官,,,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其政治制度的腐朽性日益暴露出来而,,,,,官僚体制的腐败是最突出的机构臃肿系统紊乱员多胭少素质低下的冗官现象为历朝之最其种种

2、弊端是宋朝积贫积弱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官制之滥。宋朝立国之初,宋太祖赵匡溉为了解决唐末以来权,,臣擅政藩镇割据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皇权,在官僚体制上实行了分割事权、多设机构的官职分离的政策。从此开了官制之滥的先河。分割事权、多设机构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都集中到皇帝一人之手。为了削弱相权,把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设枢密院负责军务,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分割了宰相的财权,宰相只保留一般行政权力。还设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和三司副使为宰相、枢密使、三司使的副职,使权力进一步分散。同时还保留了隋唐的中书、门下、尚书的三省,,旧制但仅存其各并无实职,

3、仅领取傣禄而。已,,,;为了削弱地方权力州级行政长官知州由中央派朝廷文官充任三年一任不能连任而财政赋税则。,。,;由各路转运使专管司法则由各路提点刑狱使掌管这样使地方权力也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又设通判名为知州副手,实为监视知州的皇帝耳目。此外,地方仍保留节度使、团练使、州刺史等,旧职称号同样仅存其名而无实职,只凭此食禄而已。宋代,以官牵官,,,,这种分割事权层层设防的官僚机构虽然加强了皇权但却导致了官制冗滥效率低下的恶果。,为进一步削弱官吏的事权和安置因官制冗滥造成的大批闲散官员宋代实行了独特的官职分离的。,“”,“”。、、。“、任职办”以寓禄秩法所谓官职分离就是官与职殊名与实分宋代

4、官制有官职差遣等名目官叙位著,即用以定品级、傣禄,而不担任与官名相应的职务,如六部尚书、侍郎、大夫、少卿等。“职”以待文学之选,即给有文学才华的高级官僚的荣誉称号,如大学士、学士、待制等,亦是虚衔。只有“差遣”以治内外之事,才是据有实权的职事官,如宰相、枢密院使、知州、知县等。此外,宋代还有“宫观”,又叫祠禄之官,,。的特殊官职为朝延安置勋戚重臣养尊外优之职是一种生活抚恤手段,,“”,,这种官职分离的任职办法使本官不能治理本职要由皇帝差遣才能知实事对于加强皇权防止官吏擅权,超级提拔贤才等方面,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此导致的“官无定员、人无专职”的官制大混乱的恶果远超过了其积极作

5、用。、,,、、;宋代的分割事权官职分离的官僚体制使官僚机构大增新府旧部叠床架屋机构臃肿不堪而本官不治本司之政,别遣他官主制的原则,使户部职权为三司所掌,兵部职权为枢密院所代,以至“仆射、尚、、、,,’,,、、。¹书垂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官制的混乱必然造成事权牵制系统紊乱互相扯皮如:“、、。,,。,《宋史》中载熙宁中中书密院言边事多不和赵明与西人战中书赏功而密院降约来郭遗修堡密院方法责,而中书。”。已下褒书其体制混乱可见一斑二、冗员之多。由于官制之滥,宋代的官僚队伍不可避免地膨胀起来,大量才学低下,老朽不堪、不学无术之辈靠各种人仕途径进人官场,冗官由此形成。宋代官员人仕的

6、途径据·:、、、、。、《宋史选举志》载有五种贡举奏荫摄署流外从军其中贡举奏荫是最主要的两种。贡举即科举,是宋代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宋代建立了严密而完备的科举之法,录取人数大增,使大批第1期高立迎论宋代官制之弊41,。才华卓异的知识分子脱颖而出宋代成为中国古代优秀人才最密集的时代发达的科举制为大批知识分,“”。。º子涌人政府机构敞开了大门名公臣卿皆由此选科举成为宋代官吏最基本的来源科举制本身并非,。,,必然产生冗官但宋代科举取士数额远远超过前代宋太宗在位的2年进士科取士近万名而唐代290年间进士总数不过六千,宋代取士年均为唐代的十倍,。以上科举取士因多而滥尤其是宋代科举取士中“”,.

7、“”,,独有的特奏名制更使冗官的产生成为必然特奏名也叫特科或恩科是指科举屡试不第者可由各州申报礼部,核准后特予奏名,直接参加殿试,不论合格与否,均赐予一定出身或官衔,可。以人仕特奏名在宋代科举中所占比例十分惊人,据统计,宋代贡举共取士约十一万人,其中特奏名约五万人。需要指出的是,特奏名者多才学低下又老朽不堪,任官后多汲汲于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以为归老之计苏轼等人曾:“,联名上《论特奏名札子》指出朝延所放恩榜几千人矣何曾见一人能自奋励有闻于时?而残冗败官者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